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360萬遊客攪熱興山旅遊

2019-01-24 12:16:5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360萬遊客攪熱興山旅遊

圖為:興山新縣城昭君廣場是遊客散步休閒好去處。 (本欄圖片均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360萬遊客攪熱興山旅遊

圖為:昭君村按5A級景區標準修葺一新。

  一條香溪,孕育了三個世界級名人——神農氏、屈原、王昭君。相傳,這條溪因“昭君浣紗、溪水盡香”而得名。

  如今,神農架和屈原故里秭歸的旅遊已如日中天,昭君故里興山奮起緊追,將打造“昭君文化旅遊目的地”納入該縣“兩地兩縣”發展戰略。

  2018年,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成立,昭君文旅開發上升為市級戰略。宜昌市委要求:把品牌打響、把合作加深。

  建陣地、創産品、育人文。去年,全國360萬遊客訪興山、憶昭君,全縣旅遊産值24.4億元,增長22%。昭君旅遊漸別“猶抱琵琶半遮面”。

  5A標準陪她一起“成長”

  夜裏,開車沿香溪下行,對岸山坡上,突現一片夜景燈光,映照著一片漢代樓宇,恢宏瑰麗。那裏就是王昭君長大的地方——昭君村。

  近年來,興山把昭君村作為昭君文化傳承開發主陣地,投入3.2億元,按5A景區標準建設。今後還將再投3億,提升景區品質。

  一場《夢回故里》的光影秀,展示昭君從少年到出塞的動人經歷。進入昭君老宅,遊客可以近距離體驗昭君成長的家庭環境。正在建的幾棟建築,將給民俗文化、特産銷售增添空間。

  昭君村依山而建。宜昌市委為景區把脈,提出“昭君村缺水”。為此,興山再造水景觀,娘娘泉、桃花映潭、飛珠濺玉、青山飛瀑等一批水景觀已完成規劃,每個水景都有故事。

  昭君旅遊文化發展公司總經理李美輝介紹,昭君村去年新添夜景,吸引了3萬多人夜遊昭君村;開通“重走昭君路”旅遊列車,舉辦系列音樂節、美食節;未來將放棄門票經濟,增加客流,實現遊客願意來,産品帶得走。

  這裡是進出神農架的必經之地。在山下,興山建立大規模的昭君文化體驗中心,為遊客提供“吃、住、遊、購、娛”等中轉集散服務,預計年接待上百萬人次。

  築牢昭君旅遊陣地,興山不遺餘力:老縣城所在地高陽鎮更名昭君鎮,保留鎮內昭君臺、上馬墩、下馬墩、小禮溪等昭君傳説地名;新縣城建立昭君廣場、永安路、昭君路;在高速出口、水上公路、文化廣場等節點,立昭君像,篆刻漢代文化符號;投入12.3億元,在榛子鄉和黃糧鎮建一個升級版“蘇馬蕩”;投入2800萬元,改造升級“昭君別院”。

  品咂昭君故里的味道

  興山缺茶。被神農架、夷陵、五峰等産茶強地包圍,上世紀90年代,興山茶産業幾近凋零。

  一個偶然機會,茶販王輝軍聽説,高橋鄉龍潭村有顆奇特的古茶樹,葉子發白。王輝軍去採了茶葉,送到中國茶葉研究所檢測,結果令人震驚:茶葉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綠茶的4倍,這樣的古茶樹,全國只發現了兩棵。

  當地傳説,昭君兒時常病,就是喝了這種“白茶”,不僅身體健康,姿容也越發姣好。

  王輝軍抓住商機,對老茶樹進行人工繁育,十年間多次失敗,終於在2008年成功,取名“昭君白茶”,在峽口鎮普安村試種,實行公司化運作。如今,白茶已推廣到7000畝。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黃友誼介紹,白化返綠是昭君白茶的特殊生理機制。早春15度到22度間,幼嫩芽葉失綠呈玉白色;可摘時間短,且只要一葉一芽;只能施農家肥,出葉少。

  物以稀為貴。昭君白茶先後獲得“國飲杯”特等獎、“中茶杯”“中綠杯”一等獎,被俄羅斯恰克圖國家博物館收藏。一斤白茶賣到千元,是普通綠茶的多倍,仍供不應求。

  泡一杯昭君白茶,香味濃郁、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略甜,讓人慨嘆:“這是美人故里才有的味道!”

  如今,遊客來到興山,放眼四望,“昭君”無處不在:

  昭君山莊、明妃傢具等企業主打昭君品牌;除了白茶,還有昭君眉豆、昭君故里白酒、昭君薄殼核桃等農特産品;女性遊客則會被昭君雙面繡、昭君粧奩、昭君折扇、昭君茶具等深深吸引。

  深挖“和文化”的世界價值

  “小燕子都能吸引那麼多觀眾,我們的昭君為什麼不可以?”

  説這話的人,是興山文聯主席張學元。他介紹,在封建時代,昭君是個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被上升到文化交融、民族團結的高度,有了“昭君自有韆鞦在”的美譽。

  旅游離不開深厚的文化支撐。張學元認為,昭君文化的核心價值是“和文化”,這與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非常契合。“王昭君是世界性的文化符號。”

  目前,興山旅遊“旺季過旺、淡季很淡”。興山旅遊局局長錢瑜分析,興山面臨的難點,是怎樣將文化底蘊轉化為旅遊産品,讓“高大上”走進百姓家。

  錢瑜認為,普通遊客的興奮點無外乎兩點:昭君為何那麼美?興山為何能養育出昭君?要變遠為近、變古為今、刪繁就簡。

  宜昌將“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電名城”確立為城市旅遊主題形象,成立昭君文化促進會。張學元説:“是促進會而非研究會,在學術研究基礎上,增設交流傳播、産業發展、文藝創作三個分會,是為了讓昭君文化落地‘變現’。”

  一批好點子已開花結果:宜昌聯合內蒙古,將昭君和親路打造成國家精品旅遊線路,深挖沿線旅遊資源,娘家婆家文化碰撞;昭君小名“皓月”,興山將農曆8月15日設為昭君紀念日,開展“中秋月圓憶昭君”活動;香溪有種乳白透明的桃花魚,據傳是昭君思鄉眼淚所化,便借此寓意開展“桃花朵朵送昭君”活動。這些活動好看又好賣,吸引了大量遊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宜貴 吳擒虎 通訊員 鄒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