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青年教師閆帥:讓思政課很“紅”也很“炫”
圖為:青年教師閆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1600多人爭搶200個上課名額,上座率95%以上。在理工科院校,啥課這麼火?“馬克思不是90後,但要讓馬克思主義思想融入90後。”這門“網紅”課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這個“網紅”老師是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85後”講師閆帥。
彈幕教學讓政治學常識流行起來
“毛老師,我牙疼要去醫院,因上午有課,只能下午去,特向您請假。”6年前,剛接手《概論》課,這張請假條引起閆帥深思。
“我何時被更名換姓了?下午的課就不是課?”閆帥反思,公共課程被“邊緣化”、老師隨課名姓,歸根究底還是學生們用腳投票的結果。
《概論》內容高度凝練,初中就開設類似課程,學生無法從課程中擁有新的獲得感,難免“身在曹營心在漢”。
“要讓學生有代入感、獲得感。”在備課《概論》毛澤東思想章節時,閆帥分析,“90後”學生們從小生活在富裕、和平年代,很難體會毛澤東時代的生活情境,對於毛澤東思想也就難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失去學習興趣。
“思政課不能‘曲高和寡’,貴在‘潤物細無聲’。”如何將“天下事”講成“身邊事”?道不遠人,是閆帥一直信奉的教學理念。
父母、祖父母,他們口中的毛澤東時代的故事,便是活的毛澤東思想。
“家族中最深刻的毛澤東記憶,是大伯和爸爸的名字,一個叫自力,一個叫更生。”課堂上,學生謝璞分享,她第一次覺得毛澤東時代距離她這麼近。
“70歲的爺爺突然提出兩個願望,想去看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像,去韶山看毛主席故居。”學生古路洋説,爺爺的願望讓他深刻感受到一代偉人的力量。
“給毛澤東、鄧小平製作的求職簡歷,利用抽查‘神器’進行的新聞播報,時髦的彈幕教學,合作授課的新模式,”學生韓菲驚訝,原來《概論》還能這麼上,對作業都多了幾分期待。
一學期下來,學生們與閆老師的距離拉近了不少,拆掉“高墻”,政治學常識也逐漸流行起來。
學思踐悟在書齋和田野間修條路
在華中科大,另一門思政公共課《深度中國》走出校園,走向全國。
這是一門別出心裁的課程,由13名老師聯袂授課,意在讓理工科學生不僅手上功夫了得,精神也同樣飽滿。閆帥是其中一員。“讓學生有深度、有人文情懷,首先老師要有情懷、有知識的厚度。”如何讓更多學生了解深度中國,閆帥用3個簡單的故事勉勵自己不斷深度學習。
小馬過河——他悟出,歷史的經驗、過往的體驗會影響現在的判斷,要不斷豐富實踐,積累新的認識。“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才能讓理論變得飽滿、鮮活。”他主動到洪山區關山街道辦事處挂職鍛鍊,了解基層經驗,以關山街道的“身邊事”輔助論證授課中的觀點碰撞。
盲人摸象——他悟出,片面的知識、局部的知識或許都是真實的知識,要博採眾長,形成完整的知識拼圖。“要在‘書齋’和‘田野’中修一條路。”他重走長征路,去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將人生閱歷擴展,從歷史精髓中汲取新營養。
蝴蝶效應——他悟出,一朵雲會影響另外一朵雲,要苦練內功,向更多學生傳遞知識的能量。“不會段子、不互動、有代溝,沒人搭理。”閆帥笑稱,為了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講接地氣的故事,他抽時間就看網絡綜藝,學習最新“金句”。
“希望作為大學生的你,不要被‘世俗’遮蔽雙眼,更不要隨‘市場’而起舞……”《深度中國》課堂上,掌聲不斷。
“讓學生在理論上弄明白,才能在實踐中有方向。”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樹蔭點讚《深度中國》。
閆帥也因授課內容喜聞樂見,被評為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獲華中科技大學“課堂教學卓越獎”等榮譽。(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王婧 通訊員 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