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新遊船將取代小遊船——東湖再造更美“水上綠道”

2019-02-11 09:32:1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陳夢楠

新遊船將取代小遊船——東湖再造更美“水上綠道”

圖為:二月一日,東湖楚風園。曾在東湖經營多年的小遊船,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溪攝)

新遊船將取代小遊船——東湖再造更美“水上綠道”

圖為:上月,船民簽署小遊船收購協議。(圖片由武旅投集團提供)

新遊船將取代小遊船——東湖再造更美“水上綠道”

圖為:1月21日,東湖湖光村,近百艘已簽訂收購協議的小遊船集中停放在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對船民來説,小小扁舟,承載著祖上“靠水吃水”的生存理念,有著“磨山腳下一小舟,漁民靠它度春秋”的深切情感。

  對東湖風景區管理部門來説,小遊船,則是旅遊管理最大的痛點和難點。

  建設世界東湖、護航世界軍運會,持續擦亮大武漢的這張金名片,東湖風景區啟動小遊船綜合整治,用市場化手段收購339條遊船,取而代之的將是呈現三大功能、三級碼頭、四類遊船、六條線路的遊船新項目。

  再造更美“水上綠道”,助力實現“來武漢、遊東湖、逛綠道、品文化”新時尚。

  消解“東湖之痛”

  2017年底,百公里東湖綠道扣環成網。2018年,東湖全年遊客量突破2000萬人次,同比增長66%,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小遊船因其安全性、環保標準、收費標準、服務品質屢遭遊客投訴與詬病,與“世界東湖”的建設發展嚴重不匹配。

  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明令,在中心城區湖泊行駛的船舶禁止使用汽油、柴油。但在東湖,“木劃子”裝發動機、快艇燒汽油是常態,且屢禁不止。

  小遊船安全性差。不按規定航線行駛,在水面橫衝直撞,遊客不穿救生衣等安全隱患多多。

  小遊船欺客宰客擾亂正常旅遊秩序,船民多次和景區管理部門發生衝突。近年來,東湖風景區接到的投訴,一半以上與小遊船有關。

  小遊船亂停亂靠,碼頭臟亂差,船民舉止不文明,嚴重影響景區形象。

  整治小遊船,涉及利益調整、管理創新。面對難題,首先要思考清楚為什麼要整治。

  大江大湖大武漢,長江為帶,東湖為心。相比杭州西湖,無論是景致之開闊,還是資源之豐饒,東湖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全國甚至世界舞臺上,東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卻處於下風。如何持續擦亮這張大武漢的金名片,在於以世界格局去謀劃獨一無二的自然稟賦,在於我們應為後代傳承怎樣的東湖。

  護航世界軍運會

  2017年,武漢市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作為踐行“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抓手。綠道一期、二期相繼建成,東湖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東湖水質持續提升,呈現出近40年來最好水準……這片中國最大城中湖近年來發生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但與打造世界級城中湖典範的目標,尚有不小距離。

  2019年10月,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武漢舉行。其中,馬拉松、公路自行車、帆船等賽事將在東湖舉辦,這裡將聚焦世界目光。

  結合城市生態綠心品質建設,東湖風景區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個一流”要求和武漢市“五邊五化”標準,全力打造世界級最好賽場,力爭“辦好一次會,扮靚一個湖”。“東湖是世界各國參賽選手和遊客了解武漢和中國的重要窗口,凸顯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必要性。”軍運會執委會綜合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説,小遊船品質不高、安全性不強,難以為高規格賽事提供配套服務。通過整治,不僅在賽時可為參賽選手和遊客提供優質服務,賽事結束後,也可作為“軍運産品”持續造福武漢市民。

  東湖風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參賽選手、觀眾和遊客,不少人是第一次來到武漢,甚至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對他們來説,對東湖的印象往往決定了他們對這座城市甚至這個國家的印象,從這個角度來説,持續推進東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既是為軍運會保駕護航,更借提升城市形象擴大東湖、武漢,乃至中國的世界影響力。

  兼顧生態與生存

  “早在2011年,東湖風景區就著手對小遊船亂象進行整治,但當時條件有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其品質提升和持續發展問題。”東湖風景區管委會海事處相關負責人説,之所以2018年才正式啟動民營遊船收購計劃,是因為要統籌協調好東湖生態和船民生存問題。

  339條遊船的背後,是300多戶家庭,1000多號人。

  武漢漁光秀旅遊有限公司(漁光村)相關負責人説,一條船每年産生數萬元經濟效益,對很多家庭來説,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船沒了,就像失去土地的農民,如何生存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收購完成後,我們將重新開發一批木劃船,返聘部分船民就業。以遊覽體驗項目的方式吸引遊客、留住鄉愁。”武旅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執行收購計劃,首先要保障船民利益。

  據介紹,對自願交船的船主,均以市場化手段評估船隻的現狀價值、經營權及其損失,給予一定補償。此外,隨著東湖水域環境的統一管理,未來將興建多種形式的水上項目,産生一批新的就業機會將優先為船民們提供,讓大家共享改革成果,繼續在東湖安居樂業。

  船民作別“木劃子”

  2018年年底,東湖風景區正式實施小遊船收購計劃,三個多月過去,已有九成船主主動交船上岸。

  順利推進的背後,船民配合不可或缺。

  張建軍今年51歲,從小生活在東湖湖光村。1月15日,他在村裏率先簽署協議,作別陪伴了自己半個世紀的“木劃子”。“這條船由祖父傳給父親,又傳給了我,最後在我手裏結束歷史使命。”2月2日,張建軍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這條小木船曾是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可以説家就是船、船就是家。“雖然捨不得,但是我支持收購遊船。”張建軍説。“木劃子”確實過時了,和東湖的氣質不符。

  周帆是武漢漁光秀旅遊有限公司(漁光村)工作人員。1月21日,她陪著父親周志祥將家裏的“木劃子”交給了武旅投集團。“交船那天,父親在湖邊待了一整天,仿佛在和老友惜別。”周帆説,父親小時候就生活在這條船上,後來奶奶將其交給父親經營。天氣好的時候,80多歲的奶奶還會搖著櫓,和父親一起泛舟東湖,一家人對船的感情非常深。

  得知收購遊船的消息,周志祥情緒很是低落,但他仍然帶頭簽署了收購協議,因為他知道這是保護東湖、建設東湖的必然。“父親到了退休的年齡,我和弟弟已經有穩定的工作,遊船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精神的傳承,讓它為東湖的生態環境保護讓路,更有現實意義。”周帆説。

  打造“綠道大IP”

  下大力氣整治東湖,未來的景致令人期待。

  東湖風景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為打造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大東湖新形象,東湖風景區將按照環保要求,在東湖全水域新增投放10艘純電動遊船,並重新規劃東湖水上游覽項目。“未來東湖水上游覽項目,將呈現三大功能、三級碼頭、四類遊船、六條線路,核心是遊船運營項目。”武旅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説。

  三大功能,即湖泊連通、交通疏散和休閒體驗。未來還將按照碼頭所處地理位置、遊客量大小、功能佈局,將碼頭分為三級,新改建碼頭近30個。除現有遊覽休閒、交通觀光類型遊船外,還將打造特色體驗類和自助娛樂類遊船,並形成“遊船+電瓶車+自行車+步行”的立體旅遊模式,為遊客提供賞花、運動、親子、婚禮、觀鳥、郊野等六條特色線路。

  屆時,東湖綠道將與“水上綠道”完美結合,水陸聯動的“綠道大IP”呼之欲出,助力實現“來武漢、遊東湖、逛綠道、品文化”的新時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彭衝 范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