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退休教師一家三代浸潤筆墨書香

2019-02-14 12:27:21|來源:武漢晚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夫婦早年因讀書結緣 40多年筆耕不輟 退休教師一家三代浸潤筆墨書香

退休教師一家三代浸潤筆墨書香

退休教師用筆墨書香浸潤家庭    記者肖僖 攝

  一家三代酷愛讀書,家裏的藏書超過千冊。在江岸區諶家磯社區,退休教師涂開祥、趙守潤夫婦40多年來博覽群書,筆耕不輟,用筆墨書香浸潤家庭,家風影響子孫後代。

  兩個知識青年因讀書結緣

  涂開祥夫婦早年因讀書結緣,一生酷愛讀書和創作。

  1968年,因丹江口水庫建設,祖籍十堰市鄖縣的涂開祥舉家移民到嘉魚縣簰洲灣。“我們兄弟姊妹共有7個,除了大姐小學沒畢業,其餘的孩子都讀上了高中、大學。”涂開祥回憶,當時家庭困難,母親患有心臟病,家裏勞動力不足,收入微薄,但父親十分重視子女教育,在非常困難時期,寧可自己受苦,也要讓兒女們讀好書。當時學費主要靠當空降兵的哥哥拿出每月補貼支持,大姐只讀到小學三年級便主動輟學,在家裏納鞋底、做衣服補貼家用,維持生活所需。這段艱苦的讀書歲月讓他終生難忘。

  1974年10月,高中畢業的涂開祥被分配至嘉魚縣簰洲灣莊屋村小學,擔任民辦語文教師。次年,在一次語文課上,涂開祥要講授《邢燕子》,此文講述的是北京知識青年下放農村,建設新農村的故事。為了講好這篇課文,涂開祥找到校長,讓他推薦本地知識青年,到課堂上結合自身經歷講述自己的事跡,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校長推薦了在大隊擔任團支部書記的趙守潤,兩人就這樣認識了。

  半年後,趙守潤被推薦到校任教,擔任數學教師。兩個知識青年喜歡讀書寫作,課餘時間經常一起備課,交流學習,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兩人在一起翻看了好多遍。

  1977年恢復高考,從當年9月份開始,兩人每天步行4里路,到嘉魚二中一起復習備考,持續3個多月。“我文科好,她理科好,我給她輔導作文,她就幫我輔導數學。”涂開祥回憶,他當時幫趙守潤寫了一篇《學雷鋒的故事》範文,沒想到命中了當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最終趙守潤考取武漢化工長化技校。

  在這個過程中,兩人互生好感,漸生情愫,確定戀愛關係。

  畢業後,趙守潤于1980年被分配到武漢長江化工廠子弟學校,擔任數學老師。期間,兩人分隔武漢、嘉魚兩地,兩人以每週一封的頻率,保持書信往來,交流寫作進展和心得,一年攢下50多封書信。1981年5月,兩人領證結婚,正式組建家庭。直到1986年,涂開祥被調至武漢化工長化技校,擔任語文、政治老師。夫妻倆得以在漢團聚。

  40年來創作80多萬字

  走進涂開祥家,家中的20多個木箱、紙箱擠滿了房間,裏面裝滿了各類藏書,多達1000余冊。涂開祥告訴記者,他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讀書時十分刻苦,一輩子不抽煙、不喝酒、不沾牌,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歷史人物傳記、《百家講壇》全集,還有《莫言全集》等文學作品,《在北大聽到的80堂哲學課》他看了不下3遍。“經常是他看什麼書,我就在一旁跟著翻看。”趙守潤説,夫妻倆相互影響,相互激勵。

  讀書也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涂開祥寫作熱情很高,寫的哲理詩《我是島》發表在廠報上,被評為二等獎,創作的多口相聲《四害自白》被推薦到湖北省,作為文藝調演節目,民間故事《兩個老藝人》發表在故事報,《青石板》《甩瓜皮》《魯肅巧妙陷曹兵》《自斷龍脈》在《湖北民間故事(嘉魚卷)》發表。

  愛好讀書的趙守潤也積極參加文化活動。在江岸區岱山小學工作時,寫的詩經她朗誦後,被推薦到全區。2017年,她參加江岸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詩歌大賽,獲評“優秀作品”。

  從1974年至今,因為共同的愛好,夫婦倆從未間斷讀書創作,手寫詩歌、散文100多篇,小説50余篇,民間故事50多篇,電影文學劇本4本,論文20余篇,共計80多萬字。兩位老人一生筆耕不輟,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5年,涂開祥被授予“武漢市文明市民”榮譽稱號。他的家庭連續3年被江岸區評為“最美家庭”。

  一家三代浸潤筆墨書香

  在兒子涂琪琳看來,父母酷愛讀書成為家庭的一個精神坐標和榜樣,對自己及下一代孩子産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上小學、初中時,受父母的影響,我經常看書,也看過他當年寫的很多手稿,父親給我輔導作文,讓我受益良多。”涂琪琳説,全家人通過分享閱讀好的書籍、文章,感悟生活的點點滴滴,不僅從中學到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

  在這個浸潤書香的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方式也十分特別。“從小到大,我們從來不打他、不罵他,而是給他講做人的道理。”涂開祥介紹,兒子十幾歲時正處在青春叛逆期,但他和愛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個成長的時期,我也分不清好壞,特別需要大人正確的引導,告訴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兒子涂琪琳感慨道。

  弘揚家風,“善”傳子孫。如今,酷愛讀書的好習慣傳承到了孫輩。“每天放學後,我就給孫女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教她寫字,老伴就教她拼音和跳舞。”涂開祥説,受到家庭的熏陶,上幼兒園的孫女涂芊沫從小就喜歡讀書。《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讀本,還有《哪吒鬧海》《葫蘆娃》等經典神話故事成為了孫女喜愛的讀物,書中的一些經典詞句她都能熟練背誦。

  孫女兩歲半時,時逢社區組織“慶七一”活動,她上臺就能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歲時,在幼兒園組織的故事演講會上,她繪聲繪色地講述《木蘭從軍》,榮獲一等獎。2017年,在社區慶祝黨的十九大活動中,她現場朗讀《習爺爺:全國人民擁護您》,贏得在場黨員的誇獎和熱烈掌聲。小孫子涂興睿在一歲半時,父母便教他誦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在,3歲的他也會背誦了。(記者譚德磊 通訊員祝麗芳 周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