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鶴峰:源頭引來“活水”拔窮根

2019-02-19 14:26:21|來源:人民網|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擰開水龍頭,一股清泉噴涌而出,水花四濺……2月15日一大早,湖北省鶴峰縣容美鎮唐家鋪村74歲的老人田柏林準備洗菜做飯。

  “一改過去‘背水吃’的生活。這個春節過得舒服,沒為吃水犯愁。”田柏林臉上笑開了花。

  近年來,鶴峰縣積極探索“以水解貧”途徑,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建設等民生工程,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為“村出列、戶脫貧、縣摘帽”引來源源不斷的“活水”,以水興業、以水富民、以水美村……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破解飲水難題暖民心

  鶴峰縣走馬鎮曲溪村五峰山是一個海拔800米的自然村落,山大人稀,有356戶1256人。由於山上土層薄,蓄不住水,當地人稱為“空山村”,人畜飲水困難,莊稼也是望天收。水一度成為村民的“渴”望。

  “水比油還貴。換洗的衣服攢著,等天下雨。而且,取來的水是先洗澡,再洗衣,洗衣後,還喂豬把狗。”提起以前缺水的日子,村民曾賢章有著説不完的故事。自打記事起,他就跟隨父母,到1公里外的堰塘裏背水。一旦遇上乾旱,全家勞力出動下河取水,來回要半天。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駐村工作隊把五峰山人吃水問題排在了第一位。

  “投資近60萬元,建起了蓄水池,鋪設管網1.5萬米,村民吃水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曲溪村村委委員胡紅霞説。

  有了水,村裏活了,生産生活方式變了,産業興起了。村民們添置全自動洗衣機,安裝上太陽能,修了洗澡間。還有村民憑藉手藝,在集中安置點上賣豆腐掙收入,有的村民種植果園,有的發展特色養殖。

  “衣服可以隨時洗,想洗澡就能洗澡。”曾賢章一提起通水的事就樂。今年他準備放開手腳,發展茶園。

  5年來,該縣投入資金1.2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修水池1521口、水窖3246口,鋪設管網5784km,近500個自然村落建起水廠,累計解決5.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其中貧困戶4.2萬人,農村飲水安全覆蓋率100%。

  暢通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

  村道旁河水潺潺,小魚來回嬉戲……春天的腳步近了,徜徉在鶴峰縣走馬鎮芭蕉村易地搬遷安置點,防洪堤傍水而建,田間茶園生機盎然,遠山霧氣如嵐,一幅如詩如畫的生態美景撲面而來。

  芭蕉村四面環山,海拔落差大,山底河流橫穿田間。“以前,每逢漲大水,河水由於沒有河堤阻擋,農田就會被淹沒,農作物常年受損。”村民周開丙説,更無奈的是,兩岸村民無橋過河。“防洪堤和過河橋”成為全村人的夢想。

  2013年7月,該縣籌措資金3千萬餘元,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機耕橋6座,人行橋2座,不僅村裏的“望天田”從此水旱無憂,而且村民出行更為方便。

  “此後,家中田地畝産收入增加了300多元。”周開丙高興地説。

  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不暢通,直接影響群眾的生産生活,影響群眾穩定增收和精準扶貧成效。

  5年來,鶴峰縣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建設,205個行政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形成了灌溉、排澇、防洪、抗旱等工程體系,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僅2018年,該縣投資1億余元,實施了澧水支流溇水鶴峰段、龍王河二期治理、麂子峽攔河閘等7個重點項目工程建設。同時,啟動了太平鎮洞長灣水庫和五里鄉梅山水庫建設。

  創新機制護清流

  2月10日,鶴峰縣五里鄉瓦屋村村委會主任曾廣雄一如既往地來到水廠,沿著管網查看水管是否淩凍或者損壞,入戶了解部分村民用水情況。

  瓦屋村建起水廠後,成立了供水協會,曾廣雄又有了一個新職務——會長,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水官”。

  曾廣雄介紹,村裏健全了供水管護長效機制,為農戶安裝了智慧水錶,實行“以水養水”的管理模式,培養村民節約用水意識。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了,才能用得起、長受益。”鶴峰縣水利水産局局長李永忠説。

  制度管水、機制護水、生態活水……鶴峰縣按照“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的用水理念,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創新管護方式,完善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設立“河長”“湖長”“供水協會會長”等水官,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管護體系,共同繪製出一幅“河暢、水清、景美、安全、生態”的美圖。(汪正璽 鄧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