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鶴峰:源頭引來“活水”拔窮根
擰開水龍頭,一股清泉噴涌而出,水花四濺……2月15日一大早,湖北省鶴峰縣容美鎮唐家鋪村74歲的老人田柏林準備洗菜做飯。
“一改過去‘背水吃’的生活。這個春節過得舒服,沒為吃水犯愁。”田柏林臉上笑開了花。
近年來,鶴峰縣積極探索“以水解貧”途徑,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建設等民生工程,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為“村出列、戶脫貧、縣摘帽”引來源源不斷的“活水”,以水興業、以水富民、以水美村……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破解飲水難題暖民心
鶴峰縣走馬鎮曲溪村五峰山是一個海拔800米的自然村落,山大人稀,有356戶1256人。由於山上土層薄,蓄不住水,當地人稱為“空山村”,人畜飲水困難,莊稼也是望天收。水一度成為村民的“渴”望。
“水比油還貴。換洗的衣服攢著,等天下雨。而且,取來的水是先洗澡,再洗衣,洗衣後,還喂豬把狗。”提起以前缺水的日子,村民曾賢章有著説不完的故事。自打記事起,他就跟隨父母,到1公里外的堰塘裏背水。一旦遇上乾旱,全家勞力出動下河取水,來回要半天。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駐村工作隊把五峰山人吃水問題排在了第一位。
“投資近60萬元,建起了蓄水池,鋪設管網1.5萬米,村民吃水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曲溪村村委委員胡紅霞説。
有了水,村裏活了,生産生活方式變了,産業興起了。村民們添置全自動洗衣機,安裝上太陽能,修了洗澡間。還有村民憑藉手藝,在集中安置點上賣豆腐掙收入,有的村民種植果園,有的發展特色養殖。
“衣服可以隨時洗,想洗澡就能洗澡。”曾賢章一提起通水的事就樂。今年他準備放開手腳,發展茶園。
5年來,該縣投入資金1.2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修水池1521口、水窖3246口,鋪設管網5784km,近500個自然村落建起水廠,累計解決5.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其中貧困戶4.2萬人,農村飲水安全覆蓋率100%。
暢通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
村道旁河水潺潺,小魚來回嬉戲……春天的腳步近了,徜徉在鶴峰縣走馬鎮芭蕉村易地搬遷安置點,防洪堤傍水而建,田間茶園生機盎然,遠山霧氣如嵐,一幅如詩如畫的生態美景撲面而來。
芭蕉村四面環山,海拔落差大,山底河流橫穿田間。“以前,每逢漲大水,河水由於沒有河堤阻擋,農田就會被淹沒,農作物常年受損。”村民周開丙説,更無奈的是,兩岸村民無橋過河。“防洪堤和過河橋”成為全村人的夢想。
2013年7月,該縣籌措資金3千萬餘元,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機耕橋6座,人行橋2座,不僅村裏的“望天田”從此水旱無憂,而且村民出行更為方便。
“此後,家中田地畝産收入增加了300多元。”周開丙高興地説。
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不暢通,直接影響群眾的生産生活,影響群眾穩定增收和精準扶貧成效。
5年來,鶴峰縣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建設,205個行政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形成了灌溉、排澇、防洪、抗旱等工程體系,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僅2018年,該縣投資1億余元,實施了澧水支流溇水鶴峰段、龍王河二期治理、麂子峽攔河閘等7個重點項目工程建設。同時,啟動了太平鎮洞長灣水庫和五里鄉梅山水庫建設。
創新機制護清流
2月10日,鶴峰縣五里鄉瓦屋村村委會主任曾廣雄一如既往地來到水廠,沿著管網查看水管是否淩凍或者損壞,入戶了解部分村民用水情況。
瓦屋村建起水廠後,成立了供水協會,曾廣雄又有了一個新職務——會長,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水官”。
曾廣雄介紹,村裏健全了供水管護長效機制,為農戶安裝了智慧水錶,實行“以水養水”的管理模式,培養村民節約用水意識。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了,才能用得起、長受益。”鶴峰縣水利水産局局長李永忠説。
制度管水、機制護水、生態活水……鶴峰縣按照“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的用水理念,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創新管護方式,完善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設立“河長”“湖長”“供水協會會長”等水官,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管護體系,共同繪製出一幅“河暢、水清、景美、安全、生態”的美圖。(汪正璽 鄧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