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遠安發現2.48億年前類鴨嘴獸化石
圖為: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照片及素描圖。(圖片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提供)
2月18日,國家自然資源部發佈消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程龍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湖北南漳-遠安動物群的深入研究中,首次發現了與現今存在的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這是遠古爬行動物進化的重要論據,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子刊發表。這一發現對於研究現代海洋生態系統形成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本次發現的遠古生物化石共有2個,都是生活在早三疊世的卡洛董氏扇槳龍,距離現在大約2.48億年。經研究,卡洛董氏扇槳龍眼睛很小、視力極差,嘴部特徵與鴨嘴獸極為相似。這種生物不是通過眼睛,而是通過身體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在昏暗的環境中尋找獵物,被學術界稱為“盲感應”捕食方式。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的發現,將“盲感應”捕食方式類動物的存在,提前至早三疊世即2.48億年前。
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發生生命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傳統觀點認為,直到中三疊世(約2.42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才完全恢復。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的發現,為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之後海洋生態系統全面恢復提前至2.48億年前,提供了新的證據,其恢復時間提前了600萬年。
南漳-遠安動物群是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動物群落之一。近年來,湖北鱷、魚龍和始鰭龍等多種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相繼在該地區發現,成為人類了解史前爬行動物在海洋中繁衍生息的珍貴標本。(湖北日報記者吳擒虎、通訊員黃海濤、劉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