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關注民生話題

2019-03-04 11:06:2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凝心聚力 為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住鄂全國政協委員關注民生話題

  新時代路上,人民群眾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奔跑著、奮鬥著。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是人民群眾的現實嚮往、民生需求。“我們和人民群眾一樣,都是追夢人,需要共同奮鬥;作為委員,我們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凝聚起來,凝心聚力,推動更多民生夢想變成現實。”這是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們的共識。

  為把人民群眾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住鄂全國政協委員過去一年下足了功夫。他們積極參加全國政協和湖北省政協組織的調研活動,參加所在界別的活動,深入荊楚大地調查研究,跋山涉水到各省市進行比較研究調查,尋找群眾關心、個人關注、國家和湖北需要的最大公約數。

  管理一家大醫院很忙,胡豫委員努力抽出時間,到基層聽民聲、察民情。

  如何讓農村人口實現“病有良醫”、暢通上下轉診渠道?如何讓更多農村人口不生病、少生病?他帶來了關於進一步提升農村醫療服務水準的提案,提出了具體對策。

  王瓊委員講了個故事:有一年湖北洪湖一農民開拖拉機,拉陷在田裏的另一台拖拉機,鋼索繃斷打在頭上,縫了18針。農機互助保險會員服務站及時救援、查勘、定損,補償2800多元。她表示,這次帶來了推動農機互助保險的提案,為解決未來農村誰來種地問題、防止農民因事故一夜返貧提出具體對策。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的現實問題,是住鄂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重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短板問題、打贏三大攻堅戰中的難點問題,也是他們的關注重點。“我這次是帶著‘山桐子’來的。”文振富委員説,國家明確到2020年力爭建成800個木本油料重點縣,木本油料種植面積2億畝。山桐子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鄂、川、陜等省都加大了種植開發力度。

  他表示,2018年12月,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正式發佈了山桐子及其油、餅粕三個推薦性行業的技術標準。這是湖北的機遇,也是山區群眾致富的機遇,我們要抓住。

  肖凱旋委員説,長江經濟帶區域範圍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佔比接近全國一半。長江大保護,重在企業參與。他認為,企業是環境影響者,應該努力做到正面影響最大化、負面影響最小化;要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對生態和未來負責,更好回應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憂。

  一字字建言,寫滿對群眾的深情;一聲聲呼籲,滿是對發展的期盼。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的這個春天裏,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已經準備好了,正精神抖擻地踏上追尋夢想的履職新征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凝心聚力 為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住鄂全國政協委員關注民生話題

  石文先:管好用好農民“救命錢”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石文先一直關注著各類審計監督工作。

  2019年,他準備就建立涉農財政資金項目全過程審計監督機制提出相關建議。“這個問題,思考的時間很長。”石文先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説,有一次事務所去某地審計涉農資金項目,住在一個小賓館。淩晨時分,一位農民悄悄來了,揭發村裏相關人員違規使用資金等問題。“正義和良心感動著我,職業使命感推動著我,要更加積極履職,讓老百姓更滿意。”

  他説,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投入了大量資金,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管理分散等問題。

  他認為,管好用好農民的“救命錢”,建立精準、高效的涉農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應充分發揮註冊會計師社會職能,建立涉農財政資金項目全過程動態審計評估機制。

  他建議:加強立項專業評審機制,建立統一的項目數據庫。建立健全資金投入前期論證制度,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全程跟蹤監管,規範項目管理,並將審計監督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做到項目公開透明,讓“人情項目”“套補貼項目”無處遁形。同時,強化涉農財政資金績效考核評價和問責追究機制,整合監管力量,嚴格涉農項目的資金撥付制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關注

  農業、農村、農民。

  感言

  專業成就高度,提案推動進步。

凝心聚力 為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住鄂全國政協委員關注民生話題

  胡仲軍:“幼有所育”需扶一把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胡仲軍,是湖北第二師範學院院長。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他説,從事教育工作,需要研究解決問題;作為湖北省政府參事,需要關注全省大局;作為無黨派人士,需要做好建言獻策。這三方面的職責,都需要加強調查研究。“工作10年了,之前主要從事經濟工作,對教育和經濟話題很感興趣。”他説,2018年做了一些調研工作,比如去西藏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調研,“有意義,形成了調研報告。大家白天調研、晚上討論,開了3次研討會,抓得很緊。”

  2019年全國兩會,胡仲軍的目光聚焦在教育領域。“2018年11月,國家出臺了面向學前教育的重要文件,直指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等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他説,準備就“幼有所育”需要扶一把提出建議。

  國家層面能否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能否參照普通高校和義務教育的做法?是否考慮按中西部一體化的標準,加大對中部地區的支持力度?這都是他關注的問題。“塑造人的時代重任,需要我們共同承擔。我們還要營造尊師重教好氛圍,讓更多優秀人才愛教育。”他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關注

  教育問題等老百姓的煩心事。

  感言

  營造尊師重教好氛圍,讓更多優秀人才愛教育。

凝心聚力 為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住鄂全國政協委員關注民生話題

  高宗余:促進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

  推進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培養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住鄂全國政協委員、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宗余説,他近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建設製造強國,如果沒有相應的職業教育和工匠群體,沒有細節和品質的精神追求,根基就不會牢固。需要加強職業教育,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相結合、與生産勞動相結合、與廣大勞動者相結合,通過職業教育培養一批大國工匠。

  如何解決産業、教學“兩張皮”問題?

  高宗余建議,職業院校應加強自身建設,從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入手,瞄準企業和社會需求開設新專業或調整專業設置,及時根據行業發展改善和優化教學模式。不斷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構建適合學生成長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模式、考核標準和校企合作機制,使學生學到真本領,熱愛所從事的行業。

  他建議,注重發揮各行業企業作用,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文化環境。

  要讓更多優秀人才自願加入工匠群體。他建議,加快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會氛圍,樹立“技能光榮”的社會風尚。

  他建議,建立並完善“工匠制度”,形成技術工人職級晉陞、榮譽授予、國際交流的機制,收入分配要向能工巧匠傾斜。

  關注

  提升職校的辦學能力和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讓職教改革對接産業升級需求。

  感言

  弘揚“工匠精神”,提振職業教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