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武漢市三醫院在省內率先開設多學科協作痛風門診

2019-03-07 11:15:52|來源:武漢晚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市三醫院在省內率先開設多學科協作痛風門診“一站式”化解痛風患者“求診難”

  “痛風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更令痛風患者尷尬的是,不知道挂哪個專科。春節前,武漢市第三醫院骨科牽頭聯合內分泌科、腎內科及營養科等多學科,率先在湖北省內開設了多學科協作的痛風門診,一站式解決痛風患者尷尬,診室每天都有四五十位痛風患者求診。

  30年“老痛風”

  在新診室一站式“解痛”

  家住武昌閱馬場的老李患痛風病30多年,跑過不少醫院看過很多專家,為掛號問題也耽誤不少時間和精力,“痛風在每個醫院所屬的科室都不同,有的醫院挂風濕免疫科,有的需要挂內分泌科,有的醫院又需要挂骨科,如果出現了腎功能異常還需要換成腎內科的號”。春節前,武漢市第三醫院開設痛風門診後,老李再也不用為掛號、換號而煩心了,還能享受“一站式”服務。

  “開辦痛風門診,就是遵循以患者為中心,”武漢市第三醫院骨科主任胡海清介紹,痛風門診週一、四由骨科醫師坐診,週三、五由內分泌科醫師坐診,週二由腎內科醫師坐診,同時營養科參與患者的飲食生活指導,將以往的“單兵禦敵”變成“多兵種聯合作戰”,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規範的最佳治療方案。

  治痛風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家住首義路的廖先生患痛風十多年,嫌看病麻煩,只到小診所輸液,或自行服用解熱鎮痛藥治療,從未進行規範的降尿酸治療,最終腎功能衰竭,不得不進行透析治療。    很多類似廖先生這樣的痛風患者,只是在出現關節疼痛時才吃藥治療,疼痛緩解後就把痛風的事情忘到九霄雲外,殊不知關節疼痛只是痛風危害的冰山一角。胡海清解釋,痛風治療除了急性發作期治療,關鍵在於慢性維持期治療,只有把血尿酸控制達標了,才能從根本上控制痛風性關節炎的再次發作及防治由高尿酸血症導致的相關疾病。

  “許多患者對痛風不夠重視,導致反復發作,而且痛風因其疾病特點涉及多個學科,單一的科室或者專業已經無法準確地診斷疾病和制定治療方案,患者就診時往往無所適從。”胡海清坦言,如此造成治療極其不規範,同時治療結果也會有很大差異,也易出現誤診和漏診的情況。(記者伍偉 通訊員周莉 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