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打通深山電商“高速路”
圖為:清江肴生態農業公司的質檢員正在檢測肉品品質。
大山深處發展電商有著先天不足:農産品分散,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低;山高路遠,物流成本高;人才難以引進……
鄂西南山區縣長陽,2017年8月被批准為第四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後,積極打通縣鄉村物流體系,搭建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引進電商人才回鄉創業,開展電商培訓,培育電商品牌,打通了深山電商發展的“高速路”。
2018年,長陽農村電商網絡交易額達5.86億元,增幅超過20%,成長為該縣發展重要的新動能。
打通物流———
七十斤重的石磨成為俏銷貨
3月5日早晨6點,劉宗海就起床聯繫工匠、打磨産品,將石磨成品發到全國各地,忙到晚上9點才休息。
劉宗海是鴨子口鄉厚浪沱村人,原在學校工作,2014年辭職專做電商。他聘請50多個村民為他加工,把土雞蛋、草鞋、背簍等特産賣出大山。
讓劉宗海沒想到的是,山裏人磨豆漿的石磨,居然在網上成了俏銷貨。他將當地傳統的石磨,改造成粉紅色的石磨工藝品,賣到深圳等地。
石磨重70斤,售價468元,除掉加工費200元、運費150元、包裝費45元,每個石磨還能賺73元。“要是換成兩年前,我可不敢賣石磨,光運費就要貴一倍。”劉宗海説。
從地圖上看,長陽是長條形,從最西的漁峽口到最東的都鎮灣,開車需10個小時。物流昂貴,成為山村電商最頭疼的問題。
2018年,長陽引進企業,投資1.3億元,建成農村電商交通物流産業園,20多家物流公司入駐。産業園總經理馬軍介紹,長陽建成鎮級物流服務站11個,村級服務點85個,覆蓋了該縣57%的行政村。以這些網點為基礎,開發固定的物流班線,將原來各物流企業的貨品整合,改變以往分散經營、惡性競爭的局面。
走進産業園,一龐大的共同配送車間內,叉車師傅正將不同企業的貨物集中裝車。馬軍説,以前單一企業送貨,空載率高、成本高。比如,從縣城向資丘鎮送一台電視、一個冰箱,要過兩次輪渡,回程是空車,成本400多元。實施共同配送後,成本只需100元,還能把山貨帶出來。
村一級農産品分散、交通不便。長陽出臺補貼政策,根據鎮、村物流服務站點的運單量兌現補貼。以往10公斤內的農副産品每件運費3元至5元,現在政府補貼1元至2元,電商經營者只須承擔2元至3元。
建標準創品牌———
帶著華為、阿裏理念,回鄉熏臘蹄子
乾淨整潔的質檢室,專業的實驗設備,質檢員戴口罩、穿白大褂,檢測臘肉的過氧化值等指標,衡量臘肉是否氧化變質。
3月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長陽大堰鄉邊家坪村清江肴生態農業公司看到的場景,很難與傳統熏臘肉時昏暗的火垅屋聯繫在一起。
公司負責人田江海是長陽人,在華為、阿裡巴巴等企業打拼12年,成為年薪過百萬的高級技術專家。然而,他總想為貧困偏遠的家鄉做點事。
2016年,34歲的他辭職回鄉做電商。將多年積蓄的450多萬元,全部投建廠房。有人勸他,電商做好平臺和行銷就行了,沒必要重資産投資。但他有自己的想法:“網上土貨有很多,缺的是標準化、品牌化。”
拿起清江肴的收貨單,每個收貨項目後面,都附著很長的“標準”説明書:豬250斤左右,太重不正常;南瓜只收磨盤狀的,有嚼勁,不收甜南瓜,下鍋就糊;土豆分四級,硬幣大、乒乓球大、土雞蛋大、更大,進入不同分銷渠道。
為讓老鄉們接受這些標準,田江海和村“兩委”班子合作,召開10多次屋場會,和農民簽購銷協議。
養豬喂飼料,導致土豬不“土”,是個“老大難”。飼料豬3個月就能出欄,重300多斤,而糧食餵養需10個月,體重輕。田江海想了個妙招:他向農戶提供仔豬,10個月後,不按斤收,而是按頭收,價格比市場價高。一算賬,考慮飼料成本,農戶只賺不虧。
田江海的工廠建有8間熏房、3個冷庫和一間質檢室。活豬首先送到鎮檢疫站,檢測有無瘦肉精,剔除米豬肉、黃膘肉;屠宰熏制後,全部在公司質檢室初檢,再抽樣送到三峽食藥檢驗中心復檢。2018年的檢驗報告顯示,臘肉的過氧化值含量,只有標準指標的4%。
前年,一批臘肉在熏制中出現問題,外表看不出來,但切開後有異味。有人勸田江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他堅決將3萬斤臘肉全部焚燬,損失30多萬元。他説:“我公司無論哪一個産品,都要做到放心地讓我的孩子吃。”
3年拼搏,田江海的清江肴、老農日記、田家菜園等品牌,已小有名氣,2018年總銷售額400多萬元。浙江一公司到他工廠考察後,當即訂購了700多斤臘蹄子。
如今,長陽不斷有能人、大學生等回鄉創業,年均遞增19%以上。全縣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網貨基地,推廣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建立縣農産品檢驗檢測中心,打造“縣域精品”,目前已認定82件“三品一標”産品。
激活百姓創造力———
昔日貧困戶,如今帶動八戶增收
在長陽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國網商城,農特産品琳琅滿目。其中一款蒲公英茶,廣告詞是“創始人羅愛民,愛上蒲公英緣于病”,格外引人注意。
羅愛民是大堰鄉的貧困戶,曾因病臥床3年、拄拐10年,近幾年又患上前列腺良性病瘤。他聽老人介紹蒲公英泡茶的偏方,喝了3個月,病情緩解。2016年,羅愛民開始種植蒲公英。
長陽電商協會秘書長高進軍至今還記得,一個下雨天,50多歲的羅愛民坐班車,背著一麻袋蒲公英産品來找他。被羅愛民的創業精神感動,國網宜昌供電公司、縣政府、縣電商協會紛紛伸出援手。
羅愛民將蒲公英的根、莖、葉做成茶,國網商城幫他設計包裝,發起愛心購;他想擴大蒲公英種植規模,又無本錢,政府為他申請20萬元貼息貸款;電商協會邀他參加培訓,幫他拓寬銷路。
原本困窘的羅愛民,如今成了小老闆,2018年銷售額40多萬元,帶動8個貧困戶種蒲公英增收。
該縣科技和經信局副局長陳群峰説,山區發展電商,引進和留住人才還是有難度。為此,培育和激發當地人的生産力和創造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2016年來,長陽累計培訓電商人員5000余人次,農村電商從業者3000多人,新增各類網店242個;設立電商扶貧産業引導基金,已注入風險補償金200萬元,發放電商扶貧貸款520萬元。(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擒虎 張真真 通訊員 杜強 周燕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