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研所新發現野生大鯢兩個進化分支
原標題:長江水研所專家跋涉17個省份採集320尾樣本 新發現野生大鯢兩個進化分支
“我國新發現野生大鯢2個進化分支,至此人類已發現野生大鯢7個進化分支。”3月13日,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告訴記者。
大鯢俗稱娃娃魚,在地球生存長達3.5億年,被譽為“水中活化石”,為我國特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比大熊貓保護級別還要高,目前主要分佈於人類難以到達的石灰岩溶洞和地下暗河中。“在漫長的遺傳進化過程中,由於棲息地的地質條件改變,大鯢逐漸向著不同分支進化。科學家一直試圖尋找野生大鯢的不同進化分支,為野生大鯢種群保護與資源恢復提供重要理論依據,同時科學指導大鯢養殖和放流,以保護野生大鯢的生物遺傳多樣性。”危起偉介紹。
野生大鯢採樣過程異常艱難。2010年至2016年間,長江水産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課題組專家,跋涉全國17個省份,終於在湖北等15個省採集到320尾野生大鯢遺傳樣本,其中包括54尾非常珍稀的野生稚鯢,首次繪製了較完整的全國野生大鯢進化分支地理分佈圖,採樣範圍基本覆蓋了全國野生大鯢自然分佈區域。科研人員發現即使在同一省份、同一山脈、同一水系,也可能存在不同的野生大鯢進化分支。
據估算,我國野生大鯢數量僅有數萬尾。之前,科研人員已發現野生大鯢5個進化分支,加上這次新發現的2個進化分支,目前,已發現全國野生大鯢存在7個大的進化分支。“湖北野生大鯢分佈廣泛。我們在神農架、恩施、十堰、黃岡都採集到野生大鯢的遺傳樣本,尤其是在十堰竹山發現的野生大鯢,脖子異常粗壯,十分罕見,建議當地有關部門重點保護。”參與研究的湖南省水産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梁志強説。
掌握全國野生大鯢進化分支的地理分佈意義重大。危起偉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優先重點保護進化分支分佈範圍狹窄的大鯢種群,以防止其滅絕;大鯢人工養殖和增殖放流中,應選擇同一進化分支的大鯢,防止破壞當地大鯢遺傳基因。(湖北日報記者楊麟、通訊員曹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