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襄陽:八里泉豆腐“坐”上動車

2019-04-03 13:18:0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出鍋啰!”3月13日上午,樊城區太平店鎮宋閘村八里泉豆腐製品公司,十幾口大鍋熱氣騰騰,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豆香。只見工人們熟練地取出成品豆腐,切好裝盒,將其裝進廂式貨車。

  這批1000公斤左右的豆腐在幾小時內將“坐”上動車,發往武漢的超市和農貿市場。下午,還有一批豆腐在武漢中轉,“乘坐”飛機和高鐵,發往北上廣等地。

  根據襄陽農産品加工業發展規劃,鼓勵八里泉豆腐做大做強,引入社會資本,擴大生産規模,以品牌開拓市場。作為一種地方特色食品,八里泉豆腐如何走出鄉間一隅,開啟品牌之旅?

  生産上規模

  太平店鎮的豆腐歷史悠久,是當地一絕。清洌甘甜的泉水,讓豆腐呈現出非凡的口感,成為當地人口中讚譽有加的“太平豆腐”。

  然而,頗具盛名的特色豆腐,長期以來都出自小作坊之手。良莠不齊的品質,時斷時續的供應量,讓太平豆腐難以對上消費者的“胃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太平店的豆腐只是個傳説,沒有哪家能談得上正宗。外地朋友過來品嘗,往往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當地居民劉峰説。

  2014年,八里泉豆腐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改變過去作坊式的生産方式,一次性引進了20條生産線。“要擦亮品牌,就必須進行規模化、規範化的生産。”八里泉豆腐負責人鄧超説。

  到2016年,八里泉公司每天能生産銷售豆腐三四千斤,註冊了太平泉水特色豆腐商標。鄧超説,每到週末,食客們開車從城區趕到鎮裏,嘗一嘗由泉水豆腐、白菜、芝麻醬慢慢熬製的特色美食,正宗太平豆腐的美名不脛而走。

  跳出價格戰

  規模化生産不久,鄧超就感受到市場“價格戰”帶來的壓力。

  一些小作坊放低生産標準換來低價格,每斤價格能壓到1.2元甚至更低。而鄧超的豆腐只能每斤1.5元往上走。對於消耗量頗大的食堂和小餐飲來説,低價格更具誘惑力。“感覺有種無形的壓力,要把你生生擠出市場,打回作坊時代。”鄧超回憶説。

  為了打開銷路,他們想了很多辦法。鄧超的父母甚至備上碗筷,讓消費者現場品嘗。好品質讓他們在市場上漸漸站穩了腳跟。

  在市場上真正取得突破,是從轉變思維開始。“我們生産證照齊全,品質可靠,産量穩定。要想開拓市場,就必須跳出小作坊的思維,和更高端的商超酒店對接!”鄧超説。從天天福超市、好鄰居超市,再到更多的批發商,八里泉豆腐開始在市場上走紅。

  硬體投入也成為關鍵因素。2018年,該公司投資建造了40多平方米冷藏庫。“盛夏時節,豆腐保鮮期短,要想把豆腐銷往外地,必須建設冷鏈系統。”鄧超笑著説。

  此外,還有人脈資源。八里泉豆腐是襄陽人“舌尖上的鄉愁”,鄧超就依託在外發展的襄陽人,通過他們向外地推介。從襄陽到武漢,再到北京、上海、廣州,八里泉的銷售網絡不斷延伸。

  寧肯“小而美”

  規模化生産會不會沖淡原有風味?這是擺在很多地方特色食品面前的一道難題。鄧超表示,提升産量的前提是保住特色風味。

  泉水豆腐被視為拳頭産品,因此所有升級都圍繞品質的改善展開。“我們的車間建在泉水邊上,就是為了堅持用泉水泡發豆子,力求原汁原味。”鄧超説,此外工藝上也有提升,如將豆汁濾網增至180目以提升細膩口感,將壓制豆腐的石頭換成不銹鋼塊使豆腐受力均勻更有勁道。

  留住了風味,但如何保證市場供應量?鄧超一方面投入30萬元搞車間技術工藝改造,提高生産力,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增加生産批次,加快生産節奏。“有些地方用機器一天生産一次就滿足了市場供應量,加工者省事了,但是産品品質大不如前。為此,我們選擇自己辛苦點,根據市場需求,適當增加每天的生産批次,從而取得了産量和品質的雙豐收。”鄧超道,如果品質得不到保障,他寧肯“小而美”,而不是盲目擴張。

  保留風味,不是固步自封,鄧超還在繼續探索。他們注重産品市場的開發,成立了科研小組。“科研團隊在不斷開發新産品,如五香茶幹、牛皮幹、素雞等産品。我們的油幹、素雞與眾不同,在市場上頗受歡迎!”鄧超稱。

  據介紹,目前該公司所産的八里泉豆腐在當地商超及酒店的市場佔有率佔到近八成,八里泉豆腐已成為襄陽的一張特色美食名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嶼通訊員樊其燕張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