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綠茶整合區域品牌闖市場
圖為:制茶工人現場展示炒茶工藝。(視界網龔紅焰攝)
清明時節,茶香四溢。
2019年春天,大悟的茶農們終於大大方方地將“大悟綠茶”四個字,印在裝新茶的袋子、盒子、箱子上,發往各地。
從2007年1月經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准為地理證明商標,到2019年真正全縣統一推廣,“大悟綠茶”在品牌統一的道路上躊躇了整整12年。
同一個産地70多個品牌
大悟,以茶為傲。至2018年底,全縣茶園面積29.8萬畝,年産成品茶9016噸,綜合産值突破11億元,規模居全省第三位。
可惜的是,大悟300余家茶場、茶企各自為戰,註冊商標多達70余個。
2007年1月7日,“大悟綠茶”經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准為地理證明商標;2012年,經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大悟綠茶”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配套出臺的還有湖北省地方標準《地理標誌産品大悟綠茶》(DB42/T 998-2014),從地理信息、産品特徵、加工工藝流程等多個方面,對“大悟綠茶”進行嚴格保護。
金字招牌,為何未獲企業青睞?
2014年,大悟縣茶葉重鎮三里城鎮曾設想過,在全鎮統一使用“大悟綠茶”品牌,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茶葉。可在徵詢茶企意見時,反對的聲音佔據上風——已經做出品牌效應的大企業不願用;小企業無法達到“大悟綠茶”標準要求,不能用。最終不了了之。
鎮黨委書記談心寬説:“全鎮48家茶企,叫得響的品牌寥寥無幾,大部分茶企缺乏做品牌的勇氣、決心和抱團闖市場的團隊協作精神。”
就這樣,大悟的綠茶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各唱各的調”,搏殺出悟道、柏園黃龍寺等幾家知名茶企,但絕大多數茶企步履維艱。
“起大早,趕晚集。有點可惜。”大悟縣農村農業局局長盧頻説。
人家賣品牌,我們賣樹葉
大悟地處丘陵山區,多為酸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一直是重要的茶葉産區。據《大悟縣誌》記載,大悟産茶有1000多年曆史。
好山好水出好茶。2012年,大悟柏園黃龍寺茶葉獲得第九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公司董事長嚴四毛説:“隨便抓了幾把葉子送去評比,沒想到拿回了金獎。”
不過,由於缺乏區域公共品牌,大悟茶葉在市場上的名氣並不大。
湖北悟道茶業有限公司技術顧問項先志説:“我跟茶葉打了一輩子交道,大悟綠茶的品質和品牌,實在是太不匹配了。”
某茶企負責人表示,過去曾將大悟春茶以每斤800元價格賣到外地,“貼牌後,價格翻了一個筋斗。”
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茶葉專家陳勳評價説,大悟的茶葉是“一流的品質、二流的品牌、三流的市場”。“人家賣的是品牌,我們賣的是樹葉。突破産業瓶頸,首先得統一品牌。
2017年8月,為全面提升茶産業發展質效和競爭力,大悟出臺《深化茶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提出:對使用“大悟綠茶”商標、印製5000套以上茶葉包裝的經營主體,每年給予2萬元補助;對開設“大悟綠茶”專營店,按照地市級2萬元/個、省級城市5萬元/個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對開設“大悟綠茶”電商平臺的經營戶,每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以上的每戶獎勵2萬元,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每戶獎勵5萬元。
“大悟綠茶”的品牌統一戰真正打響。
迎著風如何放起風箏
從3月30日開始採摘,大悟縣青松嶺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茶葉就一直脫銷,訂單已經排到4月20日。和以往不同,每一盒、每一箱的外包裝上,都在醒目位置印上“大悟綠茶”標誌,後面才是“青松嶺”。
品牌統一第一年,效果如何?
各家茶企的説法大致相同:預計2019年春茶産量和綜合收入,較2018年會有10%左右的增長,有品牌統一的因素,但不是唯一。
“品牌建設並非一日之功,要秉承打造百年品牌的理念,不可急功近利。”項先志提出,如今大悟不僅有綠茶,還有紅茶、抹茶,一個“大悟綠茶”難以涵蓋整個大悟縣的茶産業。
嚴四毛説,品牌統一僅是開始。種植、採摘、加工等環節有了相應的標準,但市場監管方面還是空白。“不能為統一而統一,降低門檻,讓一些貼牌、冒牌、套牌的企業濫竽充數。最終損害的是‘大悟綠茶’這四個字。”
要讓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各歸其位,各司其職,才能保證“大悟綠茶”走得穩、走得遠——這是陳勳的逆耳忠言。他認為,品牌整合是市場行為,政府之責應是減少對微觀經濟事務的干預,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一條底線、一視同仁。
按照規劃,至2020年,大悟茶園面積將達到30萬畝,建成全省茶葉經濟強縣。
不斷擴大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培育壯大茶葉龍頭企業,仍是擺在大悟茶産業面前亟待破解的難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通訊員 龔紅焰 易紹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