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深山裏“無人工廠”炒茶忙

2019-04-22 10:50:1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深山裏“無人工廠”炒茶忙

圖為:無人工廠生産線。

  殺青、揉捻……千百年來,制茶就是一項手工技藝。現在,這一歷史要改寫了。4月17日,全球首家智慧化潔凈“無人制茶工廠”在宜昌市投産。“全球首家”“智慧化”“無人工廠”等關鍵詞的加持,讓人不禁心生好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趕赴“中國名茶之鄉”宜昌夷陵區鄧村鄉,一探究竟。

  4小時,鮮葉變茶

  從夷陵城區出發,沿山路蜿蜒而上,山坡上不斷閃現層層茶樹,青翠欲滴。

  兩個小時後,眼前出現了一大片“青磚伴飛檐”的四合院,這就是位於鄧村王家埡的“無人茶廠”。

  “有一條鮮葉清洗生産線、兩條綠茶生産線、一條紅茶生産線。”蕭氏茶業集團辦公室主任向清華説,沿著參觀通道一路前行,可以看到鮮葉進料到茶葉製成的全過程。

  車間裏,深綠色的地板光亮如鏡,銀色的生産線環環相扣、高低錯落,像條長龍。

  鮮葉清洗生産線的裝置,乍一看很像遊樂場的“激流勇進”。锃亮的水槽裏不斷噴涌清水,6個出水口在茶葉上噴淋。記者被告知,從茶園採回的鮮葉,先在這“洗完澡”,去除茶葉表層的灰塵、異物、飛禽糞便等殘留雜物,才能踏上之後的“旅程”。

  車間裏,很難看到茶葉“身影”。一問才知,茶葉要麼在兩人高的傳輸倉裏,要麼在自動化、智慧化箱體內進行殺青、揉捻、乾燥。生産線全程無人工接觸,恒溫恒濕,由一個個紅外線傳感裝置監測,自動調整各環節進料、加工、運輸。

  來到名優紅茶智慧化潔凈生産線,一股濃郁的紅茶香味撲面而來。6台“旋轉靜置型萎凋機”一字排開,正在進行紅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萎凋。通俗地説,就是讓鮮葉蒸發部分水分變得“枯萎”,引發茶梢中內含物質的化學變化,奠定紅茶色香味品質基礎。

  每個萎凋機上一個控制面板,上面的液晶顯示屏顯示著各類數據。控制系統根據設定的參數,精準控制蒸發水量,使葉梗由脆變軟,增加芽葉的韌性。

  一枚枚鮮葉,經過清洗、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流程後,被密封運往位於宜昌城區的蕭氏高新科技園,進行細緻的篩選、拼配提香和包裝,然後銷往四面八方。“實現智慧化生産後,全車間只需要一名巡查人員。”向清華説,以綠茶為例,以往一條生産線至少需要15名左右的熟練操作工人,且耗時7小時以上,現在,從鮮葉到毛茶只需4小時。

  7項專利,彰顯中國智慧

  探訪中,記者留意到全套設備的標識牌上顯示的都是日文,這是購買的日本設備嗎?

  蕭氏集團董事長肖勇自豪地“揭秘”:無人工廠的所有生産線均由蕭氏集團自主研發,委託全球頂尖茶機製造商日本川崎機工株式會社生産,蕭氏集團擁有專利權。“蕭氏集團2012年提出‘無人工廠’構想,歷時5年實驗論證,2017年底啟動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肖勇説,研發人員分析挖掘蕭氏十餘年來茶生産基礎數據,形成了成熟的生産技術數據模型,確保每一個環節的每一項數據指標設定達到最優值,為整個生産線多個工業流程的智慧優化運營打下基礎。

  目前,無人工廠生産線已獲7項國家專利,還有大批專利正在申報中。專利意味著創新,帶來的變化就在眼前。“以往茶農採摘的鮮葉如果有露水,不容易賣到好價錢,因為沾有露水的鮮葉在加熱揉捻過程中容易粘連在一起,不方便處理。現在,通過技術創新,6秒就可將鮮葉表面的水分烘乾。”蕭氏集團智慧化潔凈工廠廠長沈義鋒説,生産全過程茶葉不經人手、不落地,進口出料全程數控自動化,自控投用率可達98%,電、氣等清潔加工能源使用率100%,可24小時連續作業,一年能生産名優茶2000噸。

  制茶智慧化,大勢所趨

  雖然制茶在中國悠悠千年,但目前全行業的工業化水準和智慧化程度不高,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集成度差、標準化程度低,成為行業面臨的共同痛點。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當前名優茶産品加工品質往往依賴制茶工人自身的技術經驗,直接帶來了成本高、效率低、費時費工和品質不穩定等弊端,束縛了制茶産業的發展,也影響了茶産品的品質穩定性和市場競爭力。

  他坦言,茶産業和很多其他涉農産業一樣,是勞動密集型傳統産業。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力流向城市,全國茶葉産區普遍面臨新生代茶農斷層的壓力,茶葉加工業技工儲備不足矛盾凸顯。“堅持創新驅動、工業支撐,加快傳統産業技改和裝備更新,實現茶葉加工增值和高效利用,已成為新時代我國茶産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王慶表示,蕭氏集團建成全球首家智慧化潔凈“無人制茶工廠”,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日本川崎機工株式會社社長川崎洋助表示,蕭氏集團“無人工廠”是目前世界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智慧化茶葉加工廠。十多年來,川崎見證了蕭氏從機械化到自動化再到無人化的進程,以“無人工廠”為代表的蕭氏最新創新成果,對於茶葉全行業、全業態的持續健康發展,都將産生重要影響。(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吳擒虎 通訊員 邱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