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竹山3年新建12萬畝高標準茶園

2019-04-25 16:56:2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竹山3年新建12萬畝高標準茶園

圖為:竹山縣星夢茶業公司,茶農正在晾曬鮮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4月17日,清晨六點半,薄霧渺渺,空氣中浮動著茶樹的清香。秦桂蘭在茶樹間穿行,兩個手指頭逮住葉芽,輕輕一拈,便摘下一片。時間長了,手指頭沾上一層茶油,在朝陽下泛著光。

  這裡是竹山縣秦古鎮大觀山茶場,海拔約900米,面積750畝,4月3日開採春茶,每天500多茶農在山頭穿梭。秦桂蘭一天能採約3斤鮮芽葉,採摘費每斤60元,一個月掙四五千元,“比種田強多了”。麻煩的是,她家住20公里外的擂鼓鎮鼓鑼坪村,山路盤旋,淩晨4點就得出門,兩小時後趕到山上。

  “過兩年就好了。咱家2018年剛開了7畝茶園,村裏鎮上也在搞,面積不比這兒小,到時候就不用跑這麼遠了。”秦桂蘭説。

  “全程監控”建茶園

  竹山茶歷史悠久。文獻記載,唐朝武週年間,該縣得勝鎮聖水村的茶就獲封“聖水貢茶”。前些年,竹山茶産業的發展尚不如人意,問題出在哪兒?

  “茶園沒人管,雜樹長到一人多高。”秦桂蘭説,以前種茶,村裏號召,大夥自己幹,挖坑沒個講究,種了以後也缺乏管護,“茶葉要至少3年才能採,看不到效益,誰願意花那個功夫?”

  2015年前後,竹山名義上擁有超過20萬畝茶園,可實地勘測,還能産茶的只有15萬畝。2016年,該縣明確,將茶産業作為“精準扶貧的首選産業、支柱産業”,並制定茶産業發展3年規劃。頭一條,便是大規模改擴建茶園。

  這次種茶,跟以往不同。“從改土、挖坑到茶苗移植,政府全程監控。”縣茶葉辦副主任王興明説,以前許多茶園建在山坡上,如今改在水田裏,村鎮統一招標,由工程公司開挖茶帶。“深0.8米,先墊秸稈、農家肥,再覆土。驗收合格,才兌付工程款。”同時,組織繪製茶園APP電子地圖,實現對全縣茶園管護的精準監管。

  茶苗也更新換代。“種的是無性係茶,聽説産量高,賣得出價,也不易得病。”在村幹部的組織下,秦桂蘭到相鄰的麻家渡鎮雙堰村看過,無性係茶“芽頭整齊,形狀一致,便於採摘”。

  2016年,竹山新建高標準茶園1.2萬畝,2017年3.8萬畝,2018年7.04萬畝,3年合計12萬畝,全縣茶園面積達到27.7萬畝。為鼓勵茶農精心管護,政府投入真金白銀:新建茶園每畝每年補貼1200元,幼齡茶園每畝補貼500元。3年下來,投入2.7億多元。“老話説,‘茶葉有三分,生活不擔心’。等家裏的茶園能採了,日子就更好過了。”秦桂蘭説。

  “以茶強縣”正當時

  晚10時許,聖水茶場的車間裏仍燈火通明。作業臺前,陳昌安將一堆茶分成兩半,兩手握住,反復搓揉、撥動。“這叫‘理條’,讓芽葉成型。頂級芽茶這一步都要靠手工。”他在這一行幹了29年,2019年尤其忙碌,“下午剛收進1300斤鮮葉,今晚要加工完,估計要到12點以後。”

  聖水茶場是竹山茶産業龍頭企業,覆蓋全縣10余萬畝茶葉基地,年生産加工能力1000噸。副總經理殷世宏從上世紀90年代進場,經歷多個時代。“以前在全縣分佈7個分場,每個分場炒制標準不一,同一包茶,泡出來的顏色、味道都不同。”現在,分場全被撤掉,採用半自動化生産線作業集中生産,品質得到保證。

  茶場的展示廳裏,擺放著30多個大小不一的竹筒,最大的高2米,大海碗粗細。殷世宏介紹,這是從湖南安化學來的黑茶技術,收集茶農修剪剩下的大葉,裹一層箬竹葉,再包兩層竹篾片,放在家裏,可以當裝飾品,味道越陳越好。“以前粗葉都被扔掉,如今吃幹榨凈。”殷世宏説。

  星夢茶業是從福建引進的企業,主産紅茶,年産量60噸,産值1億元。董事長林航是位“80後”,最近忙得不亦樂乎,工廠裏每天加班加點,新車間也在建設。“要上一條全自動生産線,年産量提高到120噸,同時生産茶醋。”他説,竹山的茶園面積擴大了,加工能力要跟上,“現在就啟動,未雨綢繆。”

  2018年,竹山全縣産幹茶6438噸,綜合産值近21億元,帶動16個鄉鎮201個村15萬茶農穩定增收。該縣計劃到2020年,使茶園面積達30萬畝,實現産值30億元以上。“茶園規模上去了,只是第一步。”竹山縣委書記龔舉海表示,將在基地建設、生産加工、主體培育、技術培訓、品質監控、品牌打造、市場行銷等方面狠下功夫,重點建設加工車間,舉辦茶商大會等節會,系統化推進茶産業發展,實現“以茶富民、以茶強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張華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