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綠色十堰把美麗當“飯”吃

2019-04-25 16:57:4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綠色十堰把美麗當“飯”吃

圖為:漢江鄖陽段實施生態改造後美麗如畫。

綠色十堰把美麗當“飯”吃

圖為:客土噴播法修復山體,10多天就能發芽見綠。

  漫步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漢江邊,果樹成林,青山碧水。“幾年前,這一帶荒山連片;如今,建成3000多畝林果園,綠了荒山、鼓了口袋。”楊溪鋪鎮鮑溝村負責人自豪地説,依靠核桃、山桃等特色林果,2018年該村産業收入1000多萬元。“建設綠色十堰是政治擔當,更是一筆經濟賬、民生賬。”十堰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作為核心水源區,近年來,該市把林業當作生態文明建設主戰場,把林特産業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年植樹造林穩定在30萬畝以上,確保十堰市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三項指標全省第一。

  “石頭山”披綠裝

  4月18日,丹江口市三官殿辦事處馬頭山,“石頭縫”裡長出的刺槐已經發芽。“別看樹苗現在發芽吐綠,要經過一個冬夏才能確定是否成活。”正帶領工人澆水的湖北霖生源造林綠化公司現場負責人汪昕介紹,馬頭山是典型的石漠化山體,在這樣的山上植樹,必須有“尖板眼”。

  從2019年1月起,該公司上百名工人係著安全繩貼在岩壁上,用風鑽機和鐵鏟挖窩栽樹。一個樹窩直徑80公分,深度40公分,栽上耐旱的側柏或刺槐,踏緊從幾公里外取來的泥土,再挂上水袋滴灌,一棵樹才算栽完。工人們形象地稱之為“蜂巢式植樹”。

  植綠馬頭山是十堰市精準滅荒工作的一部分。該市2018年初啟動的這項工作,計劃3年消滅荒山34.79萬畝。

  時間短,任務重。該市創造性實施四季挖窩、三季栽樹法,在宜栽樹的季節栽樹,其他季節挖窩、管護、育苗,使植樹綠化成為常態。

  2018年11月,該市出臺《十堰市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專項戰役工作方案》,堅持擴綠與提質並重,規劃在漢江、堵河及漢江重要支流兩岸新造林近7萬畝,在漢江兩岸打造十堰版“富春山居圖”。

  據統計,精準滅荒行動方案實施一年多來,該市消滅荒山29.19萬畝,完成“三年計劃”總任務的83.9%。

  修復山體“傷疤”

  4月19日,鄖陽區天馬大道裸露山體修復現場,羅師傅腰上係著安全繩,肩上扛著噴漿管,從10多米高的山體斜坡緩緩而下。斜坡上已提前挂上了三維防護網,隨著機器轟鳴,噴出的土黃色泥漿像漿糊一樣黏在山體上。

  “這叫客土噴播法,生態修復效果好。”幹了5年生態修復工作的羅師傅説,泥漿裏有草籽、藤條種子和肥料,噴播後10多天就能發芽見綠。

  十堰地處秦巴山區,修路、建廠、山體滑坡留下的裸露山體不在少數。“裸露山體就像傷疤,如果不及時修復,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引發滑坡、塌方等自然災害。”十堰市林業局總工夏建福介紹,該市已下發通知,要求2019年全面消除城區裸露山體。

  經核查,城區及丹江口、鄖陽、武當山共確定需修復裸露山體69處共66萬平方米。

  十堰創新7種模式確保修復成效:平緩客土植樹模式、坡底栽植植物模式、坡頂植藤模式、客土噴播模式、緩坡客土植樹種草模式、植物攀爬網模式、板槽式種植模式,滿足不同坡度、不同山體的修復技術要求。

  至4月中旬,共有67處已開工。同時,該市推進精細化增綠,把水邊、路邊、村邊綠化作為重點內容,打造機場、公路、鐵路綠色交通線。

  廣建“綠色銀行”

  4月,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桃花盛放,産業基地裏,2019年新栽的300畝枸杞已抽出新芽;山上,一人多高的華山松林在春風中嘩嘩作響。

  “枸杞2020年挂果,華山松10年後進入收穫期。”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介紹,坎子山村海拔1800多米,省內大多數選種的樹種在當地都不太適應。十堰林科所考察後,建議該村選種華山松和枸杞作為林特産業發展。

  2018年,該村栽下5000畝華山松。“每畝松子能賣大幾千元。”魏登殿説,華山松能綠化荒山,又能掙錢,“就是村裏的綠色銀行。”

  在十堰,這樣的“綠色銀行”隨處可見。近年來,該市山上植樹、路邊栽花、林下種藥,發展核桃、油橄欖、油牡丹、速生楊等各類林特産業。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制定了産業方向,房縣種植核桃51萬畝,成為湖北省唯一的“中國核桃之鄉”;竹溪縣種植漆樹10萬多畝,並在林下套種魔芋、蓖麻等經濟作物;鄖陽區在穩定木瓜産業的同時,發展油橄欖近3萬畝。

  2018年,十堰全市林業經濟規模達400萬畝,綜合産值近200億元,五成貧困戶通過林特産業增收,打造了竹山肚倍、鄖陽木瓜、漢江櫻桃等10余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天河情”“武當紅”“兆健”等10多個産品商標被授予湖北省名牌産品。

  生態旅遊助脫貧

  “不僅要綠,還要美。”十堰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該市啟動重點區域林相改造工程,要求重點道路、景區兩側山體實現“四季見綠、四季有花”,增綠、添彩同步進行。

  鄖西縣天河,從縣城到漢江交匯處有20多公里。以往,它就像一道“天塹”把兩岸分開,沿途河溝縱橫,交通不便。

  2015年,鄖西縣按照“山、水、林、田、路”系統治理思路,整治兩岸河灘106萬平方米,綠化喬灌4000多畝,修建生態濕地20余處,在24公里休閒綠道兩側建成四季常青、有花有果的生態示範帶。如今,天河兩岸成了4A景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帶動30多個村莊靠旅遊和林果産業增收。

  “美麗真能當飯吃。”説這話的,是竹山縣文峰鄉太和村村民謝倫華。

  太和村地處竹山、房縣交界,山清水秀,但交通不便。該縣致富帶頭人黃治虎來到村裏,流轉山林3500畝,種植臘梅、櫻花、桃樹等苗木花卉,把梅華谷打造成綿延十里、四季有花、綠意盎然的生態景區。

  景區建起來,遊人多起來,謝倫華開起了農家樂,一年收入10多萬元。如今,太和村成立了農家樂合作社、花卉苗木合作社,61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6000多元,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

  村莊綠了,家園美了。2018年,十堰市竹山縣榮獲“湖北省森林城市”,新增3個“湖北省森林城鎮”,98個村榮獲“湖北省綠色鄉村”。(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漢澤 通訊員 袁曉秋 姬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