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萬名警察進社區市民更安心
原標題:“楓橋經驗”在武漢走出新時代群眾路線新途徑 萬名警察進社區市民更安心
民警上門為“特殊人員”照相辦理二代身份證 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有著1200萬實有人口的武漢,近年居民群眾感受到越來越強的安全感。武漢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踐行“楓橋經驗”,讓群眾路線走深走實,組織1.25萬名警察深入社區,帶來了社區治安明顯變化。基層治安、消防等各方面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社區刑事警情、矛盾糾紛、公共安全事故不斷減少,居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指數隨之節節攀升。近日,武漢公安萬名警察深入社區為群眾服務獲省公安廳點讚推介,同時也被《經濟日報》等全國主流媒體報道。
幸福度攀升,全市創建140多個“零發案”小區
2019年3月27日晚,家住洪山區的馮先生停放在小區門口的電動車突然失竊。進社區的民警工作組獲悉此情,會同轄區派出所裏的“獵鷹小組”馬上通過監控視頻追蹤,發現一個穿雨衣的男子將車推到了3公里外,民警很快摸排出嫌疑人朱某。
“群眾最痛恨滋擾社區的‘盜搶騙’小案,小案雖小,但讓人感到周邊無寧靜、身邊無安全。”進社區工作兩年,武漢市公安局機關政工民警小馮越來越認識到,“要讓群眾滿意,就要從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基層問題抓起。”
近年來,全市先後10余次召開全警大會部署推進做實“三萬”,即萬名警察進社區、做萬件實事、聯繫百萬群眾。通過搭建多元共治信息平臺,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探索問題收集、整理、轉辦、督辦、反饋等解決問題“五步工作法”,推動解決數以萬計的民生民安問題。
與完成普通工作不同,民警進得了社區還要“懂得群眾心理,會説群眾語言,會做群眾工作”。武漢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推行這項活動讓民警説話辦事更接地氣、辦事更貼民心了。”夏端是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東派出所副所長,2018年8月12日,轄區一位婦女接到詐騙電話,他兩個多小時打了29次電話,發送11條短信,幫助該婦女識破騙局,保住存款。
數據顯示,隨著活動的深入,居民最痛恨的“盜搶騙”越來越少了。2018年,武漢市搶劫案降幅大,現發案件僅23起;電動車被盜警情降幅超過20%,破案數同比增長35.4%,被盜挽損率達到45.5%;入室盜竊警情在連續3年下降的基礎上,降幅達到30%;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專項行動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同比上升11%。2018年,全市還創建了140多個“零發案”的“平安智慧小區”。
安全感更高,連續兩年實現命案槍案全破
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掃黑辦”了解到,武漢“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武漢警方依託“萬名警察進社區”活動,組織警力深入到娛樂場所、建築行業、倉儲物流、採砂採礦、批發市場、旅遊景區、醫療機構等容易滋生黑惡勢力的重點領域開展常態化摸排,並對國土資源、住房城建、交通運輸、水利、文化、稅務、工商、旅遊、金融等部門通報的欺行霸市、強攬工程、惡意競標、非法佔地、濫開濫採、高利放貸等情況實地調查,專業研判。同時,還在社區公開舉報電話、郵箱,接受社區群眾來信來訪,多形式廣泛收集黑惡犯罪線索,並承諾所有涉黑惡線索核查實行“三長負責制”:分局局長、分局刑偵局長和刑偵大隊大隊長為線索核查第一責任人,每一條線索進行全面核查。
由於廣泛發動社區群眾獲取線索,行動展開以來,已核查涉黑涉惡線索1455條,成功偵辦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16起。先後成功偵辦全國首例黑仲介涉黑案、全國首例危害長江流域環境資源涉黑案等一批有影響的案件。目前,已公開宣判的4起掃黑案均達到很好的社會反響。掃黑除惡促動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實現命案、槍案全破。
鄰裡更和諧,每年調解萬餘起鄰裡矛盾糾紛
李國榮、朱發偉是市公安局刑偵局兩名刑警,在江岸區西馬街新三巷社區開展上門入戶宣傳時,發現一對八旬老夫妻因舉報同樓居住的鄰居在公共區域私自建防盜門遭到對方記恨和報復。
李國榮、朱發偉一方面通過入戶走訪,對當事人進行法制教育,警告其不要佔用消防通道,又勸撫老夫妻不要走極端,另一方面,他倆告知老人注意收集音視頻證據,為民警依法調解提供證據。
當這個鄰居再次滋事,老人全程錄製音視頻後報警。事發後,在證據和民警的教育下,雙方最終達成和解。事後,老夫妻提筆撰寫千字感謝信送到刑偵局。
像這樣大大小小的糾紛,是居民和群幹最頭疼的事,進社區民警每年調解萬餘起。為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先期介入引導,市公安局還在進社區民警中實施“萬群千眼”行動計劃,要求他們主動以個人身份加入所在社區的微信群、QQ群等網上互動平臺,聯繫不少於40戶家庭、100名群眾,信息“靈、通、快、準”地零距離了解社區群眾所想、所需、所急、所盼。各分局、各警種結合進社區工作,將警務陣地前移、預測預警觸角前移,建立起矛盾糾紛處置的回訪機制、責任機制、通報機制。
“萬名警察進社區”活動開展以來,全市進社區工作的民警各展所長,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萬餘起,最大限度防止了矛盾上交、問題上行、風險外溢。(長江日報記者謝冰林 通訊員楊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