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漢陽工業長廊變身文化長廊

2019-05-16 10:14:2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漢陽工業長廊變身文化長廊

圖為: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漢陽工業長廊變身文化長廊

圖為:漢陽造創意園

  5月初,武漢“漢陽造健康遊”項目上線。市民、遊客可免費遊覽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漢陽造創意園、黃鶴樓酒博物館、葉開泰中醫藥街區等與工業遺存相關的景點。

  歷史上,“漢陽造”赫赫有名,從漢陽龜山至梅子山、赫山約10公里區域內,保存有大量工業遺跡。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南岸嘴沿漢江南岸上行,發現有的工業遺跡上建起了博物館,有的則成了文創産業集聚區,曾經的“漢陽十里工業長廊”變身“文化創意長廊”。

  工業博物館——讓工業遺跡“開口”説話

  一段段鋪就京漢鐵路的鐵軌,一個個銹跡斑駁的機床,還有當年漢陽鐵廠的界碑、投産紀念碑……陳列在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講述著“漢陽造”的近代工業故事,吸引大量市民、遊客前來參觀。

  記者現場看到,船形博物館與下方立柱式建築構成的“歷史之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拍照打卡點,博物館內設有書吧、茶吧供遊人小憩,登上頂層空中花園,還可以遠眺漢陽鋼廠廠區全貌。

  “五一假期,每天接待遊客約4000人次。”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館長毛慧介紹,該館總投資2.8億元,2017年3月向社會免費開放,週末雙休平均每日接待1000余人次。到今年3月,共接待遊人近15萬人次,被譽為網紅博物館。

  行走在黑白灰為主色調的全鋼結構博物館裏,尋著張之洞督鄂18年,在漢興實業、辦教育、練新軍、修鐵路的足跡,感受當時“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大武漢氣魄。漢陽區文産辦負責人朱振江介紹,100多年前,張之洞在漢陽龜山到赫山一帶,創辦了漢陽鐵廠、兵工廠、火藥廠、針釘廠等近現代工業企業群,聞名世界的鐵軌、槍炮等“漢陽造”從這裡産出。抗日戰爭期間,漢陽鐵廠、兵工廠等企業西遷,“漢陽十里工業長廊”變成廢墟。

  如今,漢陽區在此打造了琴台中央文化藝術區,規劃為“一核兩翼”,漢陽鋼廠廠區位於琴台中央文化藝術區西翼範圍內,廠內一、二、三類工業遺産24處,已成功申報為國家級工業遺産保護廠區。

  “博物館是在漢陽鋼廠自辦的‘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基礎上新建而成。”博物館原館長顧必階徐徐展開廠區地圖,只見在京廣線與琴臺大道之間,漢陽鋼廠的冶煉、電爐、氧氣、動力、棒材、倉儲運輸等廠房車間星羅棋佈。

  “老博物館建成時,是全國第一家工業題材博物館。”顧必階介紹,隨著漢陽鋼廠轉型,廠房變成博物館,很多鋼廠職工投身到文創産業。目前,武漢工業題材的展館也達到10余家,如武鋼博物館、武船廠史館等。

  5月18日,張之洞與武漢曆史文化研究會將揭牌成立,50余位研究人員依託博物館的工業遺跡、實物資料,講述歷史故事,並製作成網絡慕課與各大院校、企事業單位分享。

  與漢陽鐵廠一同納入中國工業遺産保護名錄的,還有武漢長江大橋。依託其建設歷程,國內首家綜合性橋梁博物館,也即將在中鐵大橋局開館。作為橋梁博物館展示內容的延伸,還將建設橋梁主題公園,由橋梁名人雕塑及施工場景等組成。

  漢陽造創意園——集聚文創産業年産值逾十五億

  曾經的廠房車間被“整舊如舊”,成為知音書院、漢藝空間、一熹藝術館;曾經的貨物集裝箱或改造成24小時無人超市,或變身溫馨咖啡小店……這是在漢陽造創意園常見的場景。

  漢陽造創意園在龜山北路一帶,曾是“漢陽造”的肇始之地。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國營大型企業824工廠、武漢國棉一廠等工業企業大本營。

  20世紀90年代,隨著企業改制、外遷,昔日的工業聚集地陷入長時間的沉寂。後來,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武漢鸚鵡磁帶廠60棟原工業老廠房被重新定義、設計、規劃、改建,成為武漢第一批文創園之一——漢陽造創意園。

  2012年,武漢市在95處工業遺存中,遴選出27處作為第一批工業遺産,鸚鵡磁帶廠(漢陽造)在列。如今,漢陽造創意園企業從22家發展至350余家,聚集了宜尚、沐石文化、得意生活、築巢數字、意味飛行、零到壹孵化器、光亞文化等國內知名企業,就業人數近4000人。

  5月9日,陽光滿地,記者漫步園區,只見由最大廠房改造而成的攝影大棚裏,攝影師正在用世界高端影視設備器材拍攝;在漢藝空間,以長江為題材的“長江之歌”書畫巡迴展正在布展……

  據介紹,園區定期舉辦漢陽造創意市集、創業沙龍、知音創客、琴臺知音讀書會、青年藝術節、創客課堂等文創活動,每年接待國內外數十萬人次的人員參訪。

  “園區80%為創意業態,商服配套僅佔20%。”漢陽造創意園運營商、上海致盛集團董事長張潤斌介紹,目前園區有創業孵化器及省級眾創空間4個,有“新三板”掛牌企業4家,曾經的“現代工業發祥地”蛻變為集廣告創意、影視製作、新媒體新技術等為一體的文創産業集聚區,年産值逾15億元。

  目前,漢陽造創意園二期正在規劃中,將依託原漢陽特種汽車製造廠內工業遺産,打造中國現象級創意産業聚集區,“二期可供招商的資源將超過10萬平方米,是一期的兩倍”。

  環視整個大武漢,正以“長江文明之心”建設為抓手,在武昌古城、漢口歷史風貌區、漢陽歸元片區等重點區域,實施生態復修、老城復興、文脈復歸工程,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武漢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産保護之路。(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朱惠 通訊員劉晶晶黃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