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的湖北元素
原標題:你好,亞洲!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的湖北元素
5月的北京,有朋自遠方來。
15日20時。國家體育場(鳥巢)內,巨型舞臺流光溢彩,來自亞洲國家嘉賓們歡聚一堂,共演共賞“亞洲文化嘉年華”。
音樂響起,數千名演員用手中的燈光,在場中擺出巨大的“你好亞洲”四個漢字,隨即又變成“HELLO ASIA”的英文,看臺上的2萬多名觀眾瞬間沸騰。
持續不斷的歡呼聲,在鳥巢上空久久回蕩。
手拉手我們是一家,湖北節目亮相亞洲文化嘉年華
“美麗亞細亞,光榮亞細亞,手拉手我們是一家……”
這首萬人唱響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主題曲,名叫《我們的亞細亞》。
“中國在亞洲率先提倡並承擔這場盛會,體現出了大國風範。”參會的埃及外交專家Ahmed A·Sallam點評。
在中國學習工作8年,如今擔任阿聯酋中阿衛視首席記者的馨玥説,她立志成為拉近中阿關係的一分子,“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作用,同心協力,未來的中阿關係一定會更棒!”
馨玥的話,與來自湖北省歌舞劇團的演員劉倩有所共鳴。這場演出中,湖北省歌舞劇團派出了22名女演員和20名男演員,參演5個節目。一個月前,這批湖北演員來到北京,開始封閉排練。劉倩説,為使節目效果盡善盡美,他們每天都在露天的舞臺上排練。中午時分,陽光直射下的黑色舞臺,溫度飆升到60攝氏度,大家汗流浹背,但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一絲不茍。
“湖北演員們為演出作出了很大貢獻。”亞洲文化嘉年華總導演邢時苗評價,湖北人個性直率、做事風風火火,為開場團體舞《火之激情》增添了活力。這場舞蹈,匯集了中國、亞美尼亞、印度尼西亞、黎巴嫩、土耳其、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俄羅斯、朝鮮等多個國家的演員,湖北演員很快就能適應新的舞種,迅速和其他國家的舞蹈風格融為一體。此外,在手姿舞蹈《絲路綻放》中,湖北演員也是主力軍,他們舞動13米的長袖,別具風味。因為這個舞蹈動作,正是來自於湖北的《編鐘樂舞》,在亞洲乃至全球享有盛名。
交流互鑒,8件湖北文物見證文明交融
“對於湖北而言,我們和亞洲的淵源始於2000多年前的楚國時期。”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説,在省博的藏品中,曾侯乙墓出土的料珠,經考證來自於西亞。
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湖北省博物館推薦了8件文物用於參展,“青花四愛圖梅瓶”被用作亞洲文物展的宣傳封面。
方勤解釋,之所以推薦這件元代的青花瓷瓶參展,是因為其具有深厚的文明融合背景,是亞洲文明交流的産物。青花、陶瓷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繪製青花所用的材料,從西亞進口。瓶身上繪製的四個人物,分別是王羲之、陶淵明、周敦頤、林和靖,代表著君子風度、高士情懷。整體看來,這件文物與此次盛會“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能産生共鳴。
方勤説,在省博推薦的另外7件文物中,青銅器代表著古代鑄造工藝的最高峰,明代梁莊王的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都是鄭和下西洋時從多個國家帶回的。這些文物,不僅代表著亞洲古代文明的輝煌,更體現著文明的交流互鑒。
他還透露,這樣的文物,湖北還有很多。比如,越王勾踐劍上的玻璃,也是來自於古代西亞的國家。從這些文物上可以看到,亞洲文明源遠流長,一直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創造奇跡。
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圖片展上,跨越古今的奇跡同樣令人矚目。
三峽水利樞紐、三峽大壩升船機、武當山道教文化、神農架自然風光,四張來自湖北的圖片精彩呈現,與其餘100多件記載著亞洲文明的圖片,交相輝映,共同匯入奔流不息的文明發展長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