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村的故事》驚艷亮相上海灘
《河西村的故事》演出現場 攝影 鄒青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5月21日晚,作為湖北省參演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唯一代表作品,大型現實題材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登陸上海灘,在上海大寧劇院濃情上演。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掌聲如潮,隨著劇情的演繹,台下觀眾時而抹淚抽泣,時而開懷大笑,謝幕時更是起立歡呼,久久不願離去。
“《河西村的故事》完全顛覆了我之前的認知,特別是西洋樂器和琵琶的結合,在演奏形式上有很大的創新,而且故事情節是一環扣一環,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我覺得我們上海的觀眾特別榮幸也特別幸福,感謝湖北花鼓劇院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送上這麼優秀的劇目。”上海觀眾謝芳女士興奮地説。
觀眾接受媒體採訪 攝影 鄒青
一些專家認為該劇有新意,立意好,抓住了兩代人物之間的情感,呈現了新農村的新面貌,現代感十足;有衝突,人物好,劇中人物關係和命運緊緊隨著劇情推動逐漸變化,自然曉暢;有故事,情節構思好,呈現了歲月流逝中的時代巨變;有生活氣息,文筆好,戲劇臺詞十分生活化又具有內涵,方言運用恰到好處,十分貼近百姓日常,不經意中流露出情趣,讓人會心一笑。
《河西村的故事》講述的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的故事。河西村從一個曾經窮得叮噹響的光棍村,變成了富甲一方、姑娘們不願外嫁他鄉的剩女村。故事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徐徐展開,以“新農村、新農民、新風貌”為主題,講述了在黨和政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小人物勇於擔當、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該劇通過王老五與荷花、王大順與趙小荷兩代人長達數十年的情感起伏,折射出改革開放40年來的鄉村巨變。
據悉,作品中的河西村,其原型是潛江趙垴村,以前是個水凼子、窮窩子,是出了名的“光棍村”。如今,潛江是全國著名的小龍蝦生産基地,潛江人首創“蝦稻共作”農業生産模式,將養蝦和種稻結合,每年收一季稻穀、兩季蝦,走出生態循環、蝦稻品質逐漸提升的新農業發展之路。《河西村的故事》正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主旋律現實題材作品。
據悉,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自1987年創辦以來,中國藝術節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和優秀人才,成為展示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藝術盛會,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河西村的故事》代表湖北省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5月22日晚7點還將在上海大寧劇院演出一場。(文 鄒青 編輯 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