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江岸:迎來美好時代 奔向幸福生活

2019-05-28 17:27:33|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d1f20d3c5450c1c78f39d53360ca098_副本

生活在江岸 幸福在身邊

  披荊斬棘70載,江岸區一路高歌,砥礪前行。

  70年來,在時代變革中,江岸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民生福祉,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用力、精準發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區高起點高水準做好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彰顯濱江濱水生態特色,打造品質江岸。

  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深入推進“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改革試點工作,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再上新臺階。

  提升公共服務供給品質,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打造全市中心城區首個“長江金岸青年城”。聚焦教育品質“一號工程”,推動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獲批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教育現代化實驗區。打造“互聯網+居家養老”示範區,構建大健康服務體系,讓群眾享受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生活在江岸,就像一首交響變奏曲,演奏著激情澎湃的新時代樂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528155520

江岸區澳門路段蛻變升級

  環境面貌煥新顏 生活品質再升級

  “身邊環境美了,人心情好精神也好了!”勞動街道藝苑社區居民、70歲的張福釵和老伴住在園林大院宿舍,靠近解放公園,看著解放公園路一天天變得美起來,她笑得合不攏嘴。“跟以往比,現在的生活真是翻天覆地。”

  她回憶,以前居住在一起的都是團結戶,廁所、廚房都得排隊等。“周圍環境更不用説,路面都是沙子,哪有什麼綠化。而現在,沙子路變身寬馬路,眼前的公園一年比一年美。”她説。尤其2019年,小區實施立面改造後,老房子換新顏,“像是又住上新房子。”

  沿江而立的江岸,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持續實施安瀾、清潔、綠色、美麗、文明長江“五大保護行動”。2018年,全區承擔的長江跨界斷面水質、改善空氣品質、水環境品質、土壤污染治理、中央環保督察等5項市級績效目標考核均位居中心城區前三。

  回首城市發展軌跡,江岸不斷拓展生態空間,努力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質。上世紀90年代末,江岸區提出向空地要綠、向江灘要綠、向空中要綠。在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中,結合轄區天然江湖,改造建設了一批現代公園和街頭遊園。

  2018年來,全區實施綜合環境整治工作,全員參與、全域提升、全區推進,實施精準拆除、精緻涂刷、精巧綠化、精美亮化、精品建設、精細整治、精心行銷等七大行動,實現立面美化、景觀亮化、道路潔化、生態綠化、水體凈化。高標準建成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亮點示範片、解放公園示範片,城區環境顯著改善,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江岸大力穿插建設口袋公園、社區綠道,見縫插綠,改造提升綠化220萬方,新增綠化54萬方。同時,重點推進水體駁岸整治、生態修復等配套工程,確保水清、岸綠、景美。

  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老百姓訴求聲聲有回應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在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有著這樣的説法。百步亭社區通過將黨小組建在每個樓棟裏,發揮社區群幹和居民中的黨員作用,凝聚起強大的力量。2013年,“百步亭經驗”面向全國推廣。

  “百步亭經驗”是江岸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岸區不斷加強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7年,全區紮實推進“紅色引擎工程”,為560個無物業的老舊小區提供“八保”服務,解決居民急憂難問題。

  在不斷探索過程中,江岸區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一條紅線貫穿始終,著力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調動基層各方力量,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

  2019年,武漢市啟動“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改革,江岸區作為首批試點區,全面強化黨建引領“主軸”,建立“民呼我應”信息服務平臺,下沉工作力量,前移治理端口,確保群眾企業訴求有呼必應、即呼即應、一呼百應、無呼也應。

  前兩日,二七街道聯合社區網格員走訪時,發現居民王婆婆重病在床,無人照顧,立即將情況上報至社區“民呼我應”工作站。工作站呼叫“呼應聯盟”成員單位武漢市漢口醫院,隨即,醫院骨科專家趕到婆婆家中診療,並安排老人手術,現在老人身體逐漸好轉。還在恢復過程中王婆婆感嘆:“現在的政府對老百姓真是有求必應。”

  公共服務不斷優化 居民幸福指數持續提高

  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讓孩子家門口讀名校

  4月22日至27日,第45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在俄羅斯彼爾姆舉行,來自武漢二中的陳銳、朱天明、馮時分別奪得二金一銀,且已被保送至清華北大。

  江岸教育事業源遠流長,品質一流。全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79所,6所省級示範學校、13所市級示範學校。為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江岸區推進“學區共進”,採取“品牌共生”,實行“人資共享”,創新“發展共評”,讓居民共享改革紅利。據統計,2018年,全區優質教育資源率達83%。

  養老插上互聯網翅膀

  老年人家中就可以享遠程照護

  在江岸區後湖街道東方社區老年服務中心,一面約30平方米的大螢幕上,可隨時看到社區9戶老人家中出入人員情況。通過這個螢幕,老人還可直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進行視頻連通,開展醫療問診。這樣的遠程照護模式已在江岸多個社區推廣開來。

  2018年,江岸區加快推進“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在全區落地實施,建成金橋匯社區等2家中心輻射式、東方社區等6家社區嵌入式服務網點,建成區級統分結合平臺,實現居家老人安全、安康、安心的生活。

  醫療資源下沉社區

  居民“零距離”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現在看病不用排隊,從家走過來幾百米,蠻方便!” 2019年3月,全市首個三甲醫院“聯合病房”在勞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如今,居民錢小姣只要遇到身體不舒服,她就來社區醫院就診。“收費便宜、實惠,在這裡住院,門檻費僅需200元。”

  “聯合病房”是江岸區在發展緊密型醫聯體,推進分級診療基礎上,整合轄區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的全新探索。近年來,江岸區不斷構建大健康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佈局,深化醫療健康信息化建設,提高家庭醫生服務履約品質,推動醫聯體提質增效,引導分級診療常態化,讓群眾享受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衣食住行變奏曲》》》

  

  “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回憶起幼年時代,永清街道瀋陽社區居民易為民清晰記得,自己的衣服總是縫了又縫,補了再補。“現在,家門口就是引領時尚潮流的商場,周邊專賣店、大商場衣服琳琅滿目,多得不知道怎麼選。”説這話時,他一身白T恤衫、黑馬甲、牛仔褲,讓人看不出62歲的實際年齡。

  老百姓穿著的變化折射出一個地區商貿業的發展變遷。“最大的變化,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後。”易為民説。江岸區商業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也實現著加速蛻變。

  而後,江岸區不斷順應新零售等商貿發展新趨勢,在交通便利的核心片區重視新商圈、新業態建設,大力引進高端綜合商業體、專賣店、集合店等新型零售業態。

  現今,武漢天地成為時尚潮流聚集地,集時尚餐飲、購物休閒等功能于一體。壹方購物中心、永旺夢樂城金橋購物中心等相繼開業,漢口城市廣場大型商業體二期華麗升級,市民休閒娛樂再添多個新去處。

  

  回憶解放前,江岸區居民楊煥民深刻地記得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1936年出生的楊煥民12歲就離家來漢打工,只為“掙口飯吃”。

  新中國剛成立時,吃飯還得拿票券去換。楊煥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一點憑票購買的鮮魚和肉。“現在不同了,人民安居樂業了,生活無憂無慮了。”如今楊煥民和老伴兩人領著每月8000元錢的退休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從吃不飽到吃飽,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健康,人們的物質生活經歷著從貧瘠單一向豐富化、多元化轉變的過程。

  2019年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裏,江岸區吉慶民俗街再次成為大批遊客體驗漢味美食的首選之地,老通城、四季美、汪玉霞等老字號店前每天排著長隊。“不僅環境變好了,老字號的口味也豐富了很多,除了吃飯,還能在這裡順便聽聽小曲兒。”一元街道居民張先生説。

  對於後湖街道居民彭哲來説,現在吃飯還有了很多新奇的體驗。“家門口就是盒馬鮮生,各種海鮮隨時送到家,可方便了。”

  

  “樓下就是幼兒園,步行1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商場。”站在自家陽臺上,葉貞賢滿足地説。

  2013年,患重症的葉貞賢和家人在惠民居申請到一間53.84平方米的公租房,租金每月每平方米15元,室內櫥櫃、熱水器、天然氣等設備一應俱全。“租金便宜,環境也好,住在這裡非常幸福。”

  為讓市民住有所居,江岸區積極探索保障性住房房源籌集新途徑,不斷提高住房保障水準。如今,江岸區住房保障惠及面日益擴大,基本實現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在16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應保盡保”。

  為吸引更多人才來到江岸、留在江岸,江岸區還籌集建設人才公寓。當前,正在規劃興建全市中心城區首個“長江金岸青年城”項目選址江岸區優質地段新榮片區,建設規模15萬平方米青年公寓、超過30萬平方米各項配套服務,建成後將給予大學畢業生以市場優惠價格租售。

  未來,江岸區將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創新住房保障模式,形成分佈合理、配套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空間格局,讓更多老百姓住有所居。

  

  日前,四唯街道居民劉林開車去了趟陽邏,發現走新建的江北快速路比以往節約近一個小時,“真是太方便了。”他忍不住感嘆。

  近年來,江岸區交通建設如火如荼,變化日新月異。市政道路建設逐步由“骨架路網”轉向“毛細血管”,新增道路總里程達到170余公里,路網密度實現了跨越式增長。隨著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陽邏線等7條軌道交通線路相繼建成,江岸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網絡。

  截至目前,江岸轄區內共建成軌道交通51公里,站點30個,長江大橋3座,長江隧道2條,快速路環線3條,放射線2條。形成7條軌道交通、“三橋兩隧”“三環兩射”的現代化交通網絡,為居民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策劃:中共江岸區委宣傳部 撰文:陳俞 祝麗芳 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