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湯遜湖邊有家“盾構機4S店”
圖為:5月23日,繁忙的中鐵科工集團江夏基地“盾構機4S店”大型維修車間,盾構機正被拆解維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從天空俯瞰,武漢市湯遜湖邊的一處現代化大型廠區內,露天擺放著拆解開來的盾構機刀盤、盾體、臺車、橋架等零部件,十分壯觀。
盾構機是隧道挖掘的專用工程機械。拆解之前,這些盾構機曾在城市地下開挖地鐵隧道,立下赫赫戰功,通過維修改造、系統升級、重新組裝,再投用於新的地鐵工程。
這是中鐵科工集團位於武漢江夏廟山的生産製造基地,2012年以來,共改造盾構機50多臺,被譽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盾構機4S店”。
全國盾構機來此維修改造
5月23日下午,湖北日報傳媒記者慕名來到這裡,見到存放在此的3台盾構機。
1台正在大修。這臺盾構機直徑6.25米,是一家民營企業從德國海瑞克公司進口,是武漢地鐵隧道掘進的“功臣”。此次大修的重點是驅動系統,預計6月底完成,合同價500萬元左右。
2台正在改造。它們曾參與深圳地鐵建設,接下來要去杭州“履新”,直徑要從之前的6.25米,擴大至6.45米。原計劃6月底完成,由於業主對刀盤提出新要求,延期至下半年,合同價2000萬元左右。
盾構機一般如何維修改造?“主要涉及四大件,分別是刀盤、前盾、中盾、尾盾,有些需要新制。”中鐵科工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工程服務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文凱介紹,盾構機所有零部件要拆解開來,一一檢測,能用的繼續用,不能用的更換,重新設計,重新組裝。其中刀盤至關重要,要根據地質情況定制,實際上是“再製造”。
絕大部分零件實現漢産
張文凱今年29歲,畢業于蘭州理工大學,目前是“盾構機4S店”的技術骨幹。
多年來,在這裡維修改造的盾構機,既有進口的,包括德國海瑞克、美國羅賓斯、日本三菱、日本小松、日本石川島等機型,也有國産的,如中鐵裝備、鐵建重工、北方重工等生産的盾構機。維修改造主要分為3類:擴大直徑、縮小直徑、管片加長等。
張文凱説,盾構機維修改造中,絕大部分零部件已實現國産,唯一不輕易更換的,是前盾主驅動軸承,“我們一般只作檢測,儘量不去動它。”
記者在車間裏見到這些巨無霸軸承,看起來跟國産沒有什麼分別,“根據設計規定,軸承使用壽命1萬小時。進口軸承性能良好,國産軸承還有待檢驗。”他説。
2008年之前,中國的盾構機嚴重依賴進口。外方對技術實行壟斷,維修保養時不允許中方參與。
經過技術攻堅,中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複合式盾構機2008年成功下線。
1年後,民營企業湖北天地重工攜手日本三菱重工,生産的盾構機“天地一號”在江夏下線。
2年後,中鐵科工集團聯合日本小松公司,生産的盾構機“開拓號”,也在江夏下線。
3年後,武重引進德國海瑞克公司技術生産的盾構機,用於武漢地鐵2號線,曾成功解決施工中的“丁字橋難題”。
漢産盾構機已成功應用於武漢地鐵2號線、3號線、6號線、11號線、紙坊線隧道掘進。盾構機絕大部分零部件,也逐步實現本地化生産。
而張文凱的職業生涯,恰好見證漢産盾構裝備的壯大、崛起。
2012年至2014年,在他入職初期,公司完成10台整機出口,其中8台用於印度新德里地鐵,1台用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地鐵,1台用於老撾引水隧道。
近年來,公司銷售收入逐年攀升:2016年2.3億元,2017年4.1億元,2018年5億元。
“再製造”獲專項資金支持
武漢的地平線以下,近百台盾構機正在掘進。
中鐵一局項目負責人李曉旭稱,兩台盾構機“開拓21號”“開拓34號”,正在武漢地鐵8號線二期中南醫院站至水果湖站區間隧道內掘進。待施工完成後,將轉場維修保養,再根據公司調配投入新的盾構施工。
中鐵七局項目經理孔富勇介紹,曾在武漢地鐵6號線“服役”的“奮進1號”“奮進2號”盾構機,均産自總部位於河南鄭州的中鐵裝備集團,每台售價4000萬元左右,“先用於蘇州地鐵項目,改造後轉戰武漢。”
地鐵施工中,盾構機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裝備之一,也是軌道交通産業鏈上的重要環節。業內人士稱,早些年盾構機嚴重依賴進口,一台動輒上億元;實現國産後,一台也在3500萬元左右。盾構機價格不菲,且大多為定制,改裝再利用,是更經濟的選擇。
圍繞盾構機産業,中鐵科工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除了聚焦盾構機整機設計製造,也在盾構機維修保養與再製造方面提前佈局,打造類似汽車4S店的模式,建立盾構機全生命週期産業鏈。由其牽頭實施的“盾構機再製造産業化”項目,已獲武漢市節能專項資金支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