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公路 興産業 強投入 崇陽摘掉貧困帽
圖為:崇陽縣柃蜜小鎮玻璃天橋。柃蜜小鎮打造了以木屋別墅群、玫瑰山、動物園、水上游樂、空中滑翔、玻璃天橋等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綜合體。(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通訊員 汪佳 攝)
端午節前,崇陽縣路口鎮“宜民佳苑”的小區禮堂內,一排排電動縫紉機“噠噠”作響。幾十名從周邊鄉村搬遷至此的貧困戶正在進行汽車車墊初加工縫製。
61歲的農民吳池娥2018年9月起在這個扶貧車間上班。她笑著説,除了照顧家裏方便,每月能拿一二千元加工費。
崇陽有近200個村(社區),像這樣建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有40多個。
崇陽地處幕阜山區,沒有鐵路,以前因交通不便、産業基礎薄弱、脫貧缺乏門路,被列為省級貧困縣。近年來,該縣整合資金大規模進行鄉村道路建設,發展特色農産品加工業,通過産業扶貧大幅減少貧困人口。2018年,該縣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8.9%下降至0.09%,第三方測評群眾認可率接近97%。近日,省政府發文批准該縣退出貧困縣。
條條公路串美景
崇陽縣高枧鄉與江西省修水縣和咸寧市通城縣交界,曾是特困鄉。在幕阜山旅遊公路未修通前,從崇陽縣城出發至高枧鄉,車程需要3小時,高枧百姓到縣城,常借道通城縣。
如今,沿幕阜山旅遊公路,車程縮短至40多分鐘。沿線綠水青山,美景連綿,柃蜜小鎮、黃袍山諸多景區一線串珠。深山裏的高枧人也謀劃吃起旅遊飯:縣鄉兩級政府統籌2000萬元,正在打造龍河古街、高枧豆腐、百花園等特色景觀。
2015年6月,伴隨著幕阜山旅遊公路建設,在外打拼多年的沈亞明回到金塘鎮畈上村,成立尚禾集團,建設柃蜜小鎮。迄今,該項目已投資數億元,打造了以木屋別墅群、玫瑰山、動物園、水上游樂、空中滑翔、玻璃天橋等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綜合體。2018年國慶節期間,柃蜜小鎮接待遊客1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創咸寧景區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之最。2019年“五一”遊客量達11.4萬人次,綜合收入3000多萬元。
該集團採取“公司+農戶”模式,每年支付農戶土地流轉費,部分項目與村集體和農戶股份合作,保證每戶有1人在公司就業,並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帶動全村戶均年收入突破4萬元。
銅鐘鄉大嶺村山頂有8萬畝連片野櫻花,過去寂寂無聞。如今旅遊公路修到村門口,卓越集團、廣州天適集團爭相投資修建景區。村支書吳宏軍介紹,隨著20公里上山循環路修通,2019年該村接待賞櫻人數達14萬人次。旅遊還帶動了村裏養殖業發展,年銷售竹林雞5萬隻。
立足竹資源做大竹産業
崇陽竹林面積約40萬畝,是當地最大的農業特色資源。
桂花泉鎮橫山村有山林3802畝,九成以上勞力會編筲箕。2018年8月,桂花泉鎮投資20多萬元,在村裏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竹製品扶貧車間,安置30余人就業,手工筲箕成了俏銷貨。2019年咸寧市兩會上,咸寧市委負責人當場付款買下一套(五件)。他説:“筲箕環保低碳,還幫助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應大力支持。我來當宣傳員。”
在白霓鎮白霓村竹加工園區,一種利用竹蔸加工的竹珠,正成為市場新寵,産品供不應求。
竹珠,就是將1米多長的竹蔸,先剖開拉條,再切段、穿孔、拋光、乾燥,成為成人小指頭大小的竹珠,出廠價達到每噸1.5萬元。南陽一家收購工廠的相關負責人王義新介紹,竹珠主要用於出口。2017年,該廠看中當地竹木資源前來設點,每天需求量達10多噸。有了竹珠加工,附近的竹子價格,從每噸約400元漲至500元。2018年,白霓村的竹珠加工作坊從1家發展到7家,100多村民就近就業。
在桂花泉鎮桂花村,竹林裏有4棟名為“地球倉”的別墅。別墅外墻是鏡面,反射著竹林,隱藏了建築,並全部配套智慧化設施。這是當地打造的雷竹小鎮一景。來自浙江的蔣國慶,每年11月組織人來此打理竹園,挑糠覆竹,到元旦春節前後採鮮冬筍,銷往江浙滬等地,每畝純收入過萬元,並將雷竹園擴展到周邊村莊。2019年,他聯手縣城投公司打造“地球倉”景點,推出全竹宴,招徠八方來賓。
從工業加工到旅遊服務,竹産業的脫貧貢獻越來越大。
整合資源助鄉村振興
“2017年因産業帶動不夠、百姓內生動力不足等原因,崇陽被省政府約談。我們知恥而後勇,重新梳理、落實政策,做到項目全覆蓋,‘五個一批’不落一人,讓貧困戶精準享受扶貧政策。”崇陽縣縣長鄭俊華直言不諱。
該縣整合力量對47個重點貧困村和34個非重點村重點幫扶,實行“4+1”工作機制,即每個縣直機構一把手住村,每週除週一上午和週五下午在辦公室辦公外,其餘4天時間全部住村,另外安排3人長期住村。
在發展産業上,每個重點村安排100萬元,非重點村安排50萬元,就近設立扶貧車間。全縣將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涉農資金統籌使用,僅2017年至2018年就整合超過20億元資金,解決水電路氣“九有”等基礎設施短板,重點投向楠竹、雷竹、茶葉、油茶、中藥材等特色産業。
近兩年,崇陽縣建設1021個産業基地,基地帶動貧困戶面達到87.3%。“四好農村公路”資金投入是前10年總和,以縣城輻射各鄉鎮,“1+6一刻鐘交通圈”和“1+5半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絕不能脫貧之後再落後。該縣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結合,帶領全民奔小康。
該縣拿出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方案,計劃每年建設10個精品村和20個示範村;對幕阜山旅遊公路沿線進行綠化升級,推進4萬餘農戶廁所革命,按全域旅遊框架打造旅遊目的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胡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