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70余部郵集在武漢角逐大獎
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國內信函郵資》中的湖北元素,吸引市民駐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朱惠 攝)
B5展廳內的競賽展區,是此次展會的最大看點。該展區集中展出了來自國際集郵聯合會84個會員組織的670余部、3400余框郵集展品,分為錦標賽、傳統類、郵政歷史、郵政用品等15個類別,其中,國內郵集展品佔近三成。
多個“世界唯一”引圍觀
在郵政歷史類競賽區,8框郵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國內信函郵資》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郵集作者、天津集郵協會郵展委員會主任左明介紹,作品時間跨度從1949年1月至1951年7月,涉及華北、華東、西北、東北、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的郵政總局或郵政(郵電)管理總局的郵政資費。“其中有4張實寄封涉及湖北,見證了建國以後湖北的第一期、第二期郵資。”
這部郵集最特別的郵品,是一張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的實寄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該實寄封上的兩個並排郵戳很特別,一個是“北京”字樣,一個是“北平”字樣。原來,這是1949年9月30日從天津寄出的,當天到達北平(現北京)郵政總局,並蓋上有“北平”字樣的郵戳,第二天(即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天)中轉至二十支局,並蓋上了有“北京”字樣的落地戳。
“蓋有新中國成立當天郵戳的實寄封不超過5張,而這一張是唯一雙掛號信函,特別珍貴。”左明説,這部郵集在澳大利亞首展時,獲得五框大鍍金獎,去年在以色列參展,獲八框大鍍金獎。
“咱們廣東集郵愛好者這次來了上百人。”在傳統類競賽區,廣東集郵協會參展作者王曉強和愛人吳玲介紹。
“我的展品都是我夫人幫我裝框的,很有意義。”王曉強説,他帶來兩部作品參賽,其中《東莞郵政局》參加郵政歷史類競賽,《倫敦版孫中山像及加蓋“限省貼用”郵票》參加傳統類競賽。
《倫敦版孫中山像及加蓋“限省貼用”郵票》郵集,研究和展示了1928年國民政府發行的一套普通郵票——倫敦版孫中山像郵票。該郵集為5框郵集,每一框16個貼片,共收集了4套倫敦版孫中山像普通郵票,其中包括20余枚母模印樣,有10余張標注為“世界唯一”。
“這兩張是第一套倫敦版孫中山像普通郵票的母模印樣,均為全世界唯一。”王曉強介紹,第一次見到這兩張母模印樣,是2009年在洛陽舉辦的世界郵展上。當時,一位台灣集郵家獲得金獎的作品裏,有這兩張母模印樣。如今,王曉強從10年前的參觀者變為參展者,這兩張珍貴的母模印樣也回到了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廣東,成為王曉強此次參賽作品中的一部分。
此次廣東省共有約20部作品參賽,6部涉及孫中山題材。
講述歷史只需“一框郵集”
信封上蓋的郵戳,顯示使用時間是1869年。再仔細看,郵票上描繪的是當時宜昌城的地圖。
在競賽類展區14210號展框前,宜昌市集郵協會副會長方少華,正細心地向觀眾講解自己的參賽作品。
今年49歲的方少華,從9歲起就癡迷集郵。他講述的這件郵品,是中國郵政成立之前的商埠郵票,發行于1894年至1896年。這張貼了郵票、蓋了郵戳的信封,是他15年前從國外網站花了近3000元“淘”來的。
有一個展框內,整齊地擺放了16份宜昌不同時期郵品。方少華説,為湊齊這個展框,他花了15年。“每件郵品,信封樣式不同,貼的郵票不同,蓋的郵戳顯示的時間不同,就承載了不一樣的歷史。這些彼此獨立的郵品個體集合在一起,就展示出宜昌市早期的郵政發展史。”看著自己的作品,方少華深有感觸地説。
湖北省集郵協會常務理事陳波説,本屆世界郵展,我省共有5部競賽類展品參賽。他本人也帶來《中國漢口民信局》,參加一框類競賽。此前,這部作品曾在國內的郵展上獲得過鍍金獎,他希望在此次世界郵展的舞臺上衝擊更高獎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王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