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魚苗孵化第一村的“三級跳”

2019-06-14 17:48:2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湖北魚苗孵化第一村的“三級跳”

圖為:幸福村航拍圖。(視界網 張青 攝)

  6月初,到幸福村採訪,有兩個沒想到——

  沒想到,這個偏于黃州區陶店鄉一隅的村莊這麼熱鬧,每天南來北往的貨車來回穿梭,上億尾魚苗從這裡遊向全國各地。

  沒想到,這一個村魚苗産量佔全省20%,2018年孵化四大家魚、鱖魚、黃顙魚等魚苗170億尾,産值1100萬元,全村368戶農民3成以養魚為業,戶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

  從上世紀60年代年産魚苗不足1億尾,到如今被譽為“湖北魚苗孵化第一村”,幸福村走過怎樣的發展之路?

  第一跳:“飛地”養魚

  舀魚苗、裝袋、充氧、封口、稱重、裝箱、搬進貨車……進入5月,幸福村黨支部書記、幸福魚苗合作社理事長周華平每天忙得腳不沾地,而且一直要忙到7月初。“一個月下來賣出魚苗100億多尾,每萬尾價格6元,收入大約600萬元。”

  54年前,周華平的父親周連成,是幸福村第一批從事魚苗孵化的村民。“村子挨著800畝幸福水庫,有養魚傳統,但魚苗全靠外地購進,那時是計劃經濟,不好買。”周華平回憶説,村黨支部經過研究後大膽作出決定:在幸福水庫以下三個小組中挪出20畝水面,安排8名有水産養殖經驗的村民組成水産隊,從事魚苗人工繁育,農民出勤記工分,收入歸集體所有。當時,年孵化魚苗不足1億尾。

  進入二十一世紀,看到每萬尾魚苗3元至4元的價格,部分農戶開始在自家承包的水面和稻田中改建水池,自己孵化魚苗,但小打小鬧總是形成不了規模。2008年,在黃州區水産局支持下,幸福村成立魚苗合作社,幾年時間逐步吸納121農戶入股,由原來一家一戶零星分散作業轉向集中連片孵化,村裏90%以上水田改為精養魚池,加上流轉周邊村水面,魚苗孵化水面穩定在4700畝,成為湖北最大的魚苗孵化基地。

  第二跳:借智生産

  在幸福村魚苗孵化基地,52個孵化車間整齊排列,每個車間擺放18口半人高的水缸,從幸福水庫引來的凈水緩緩注入缸內。“魚苗就是在水缸裏孵化出來的。”養殖戶楊小平介紹,親魚(即用來産卵的魚)産卵後,魚卵就投入孵化缸內,通過水流從缸底涌動,使其獲得充分的氧氣和能量,5天左右就會長成麥須大小的“魚花”,然後上市運往全國各地。

  整個孵化過程,並非聽上去那麼簡單。楊小平舉例説,給水缸加水,要根據天氣的好壞、水中含氧量的高低、魚花浮沉的速度來控制流量;水溫必須控制在18度至28度之間,水質PH值7.5,不然容易産生綠藻,綠藻是魚苗的天敵;一個水缸裏,雌魚卵子和雄魚精子的搭配比例10:1,避免近親繁殖,這樣産量高易成活。“我們孵化出的魚苗,成活率高,長得快,不愁賣。”楊小平説,2008年起,幸福村魚苗繁育實現基地化、工廠化、規模化生産,整體上破解了孵化過程中的各類技術難題。此後,該村牽手中科院水産研究所培育出20多個淡水魚新品種,具有生長快、營養價值高、耐長途運輸等特點,魚苗畝産率也是直線上升——從最初的畝産500萬尾到現在的3000萬尾。

  第三跳:網上賣魚

  你見過母魚産卵嗎?4月底,幸福魚苗合作社將魚苗配種孵化全過程拍成視頻,不到一個月,在抖音上的播放量達到百萬,引來幾十名新客戶下單訂貨。

  這段短視頻的創作者,是34歲的孫子臣。5年前,他辭去武漢的工作,回到老家幸福村幫父親孵化魚苗。“長期以來,我們賣魚苗都靠口碑相傳,由客戶介紹客戶,現在5G時代了,我們得跟上潮流。”孫子臣説,他回鄉後,在幸福魚苗合作社支持下,創辦“幸福漁農”電商平臺,在互聯網上賣魚苗——“沒見面,先打款,後發貨”。

  河南商丘人孫勇,是孫子臣創辦電商後的第3位網上客戶,“這是我連續第5年來這裡買魚苗,2019年訂了8000萬尾。”孫勇説,此前交易都是“網來網去”,這次剛好有時間,實地觀摩一下,想學點技術回去。

  “觸網”,使幸福村改變很多——合作社註冊了“幸福牌魚苗”商標,對農戶孵化繁育的魚苗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統一包裝、統一運輸、統一銷售,魚苗必須經過漁政部門檢疫合格後方可進出;魚苗銷售市場從中南地區佔主導,逐步擴大到四川、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山東等20多個省市區,網銷量佔比40%,魚苗運輸也由原來的車運、船運發展到現在的空運。

  孫子臣説,村里正在實施一項新計劃——給運往全國各地的每個魚箱貼一張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諸如池塘號、裝箱時間等養殖、檢測、物流信息,遠方的人們對每一批魚的“身世”都瞭如指掌,全程可追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尹宏偉 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