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90後教師有個習慣與眾不同 從來不問學生“你聽懂了嗎”
蔡曉瑩 通訊員陳克茂提供
“在我當老師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不問學生‘你聽懂了嗎’‘你明白了嗎’這樣的話。”江夏區大花嶺小學90後語文教師蔡曉瑩説,“這個習慣督促我能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孩子的視角來審視課堂教學。”
“記得蔡老師剛來學校的時候,老師們經常跟她開玩笑,説她站在學生隊伍裏看起來和學生一個樣。”大花嶺小學陳校長回憶説。“這樣一位瘦瘦小小的年輕老師,能當好班主任嗎?能幹好教學工作嗎?”剛參加工作時,蔡曉瑩總會聽到這樣的質疑聲。所以,在課堂上,每講完一個知識點,她總習慣問學生一句“我講清楚了嗎”,而不是“你聽懂了嗎”。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這種句式的變化其實非常微妙。”蔡曉瑩説,“我盡可能從問學生轉變為問自己,從質詢到自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蔡曉瑩發現,學生很不喜歡僅局限于“文本”的學習,也不喜歡抄寫生字詞之類的機械性作業。怎麼辦?於是,她“研發”了“生活作業系列”:預習課文,不是生硬地記背,而是讓孩子們將課文變成口語故事講給家長聽;學校組織召開家長會,為了考查學生寫説明文的能力,她讓每個人給家長寫個性化告家長書;乘坐地鐵也成了特別的家庭作業,學生給家長當導遊,讓學生認識車站名稱上的生字,了解車站之間的距離……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作業。
學生阮子航説:“蔡老師的花樣可多了。我最期待的就是變身小老師,出題來考同學們,特別有成就感。”蔡曉瑩創新的不止作業。課堂上,她會給學生們準備各式各樣的“學習單”,從前置學習單到課後反饋單,應有盡有。同時,她採用小組討論發言、辯論和客串小老師的方式,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雖然從教只有4年,但蔡曉瑩成長迅速。她大膽創新,優化課堂結構,執教的示範課獲部級優課,連連獲得區教學比武一等獎、區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長江日報記者楊楓 通訊員陳克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