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衝刺國家衛生城市“四連冠”
端午節期間,200多萬人來宜昌旅遊,不少外地遊客忍不住感嘆:不管城市還是鄉村,兩個字——乾淨!
宜昌于2008年首次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成功,後於2012年、2016年兩次通過復審,蟬聯國家衛生城市“三連冠”。
連日來,一場席捲全域、城鄉共進、全民參與的衛生行動,在宜昌再度點燃,全力衝刺國家衛生城市“四連冠”。
刷新城市底色
6月2日傍晚,宜昌市西陵區葛洲壩街道甲街社區居民向長琴正在長江邊散步,她指著江邊新栽的樹苗説:“過去這裡都是菜園子、爛棚子,臭味難聞,現在全種了樹,成了散步的好地方。”
以往,葛洲壩船閘以下有2.6公里江岸,一度衛生堪憂。西陵區水利局黨委書記周忠來説,2019年3月上旬,這段長江岸線復綠工程動工,原計劃一年建成,但政府“自我加壓”,兩個多月就完成了改造。
現場,新栽種了紅花玉蘭、紅葉石楠、香樟等10多個品種樹苗。周忠來説:“別看地方不大,施工難度可不小。要讓居民們放棄菜園、拆除違建。部分江段不通公路,運輸靠肩挑背馱。”
家住長江邊,是大自然給予宜昌人民最好的饋贈。對這份幸福,宜昌人倍加珍惜。2018年6月,宜昌提出將濱江公園從主城區延伸至猇亭,總長度增加一倍,延長到20公里。
沿江滿目蔥蘢,宜昌推而廣之,啟動全域復綠工程。2018年至2019年,宜昌投資3.05億元,造林336.9萬株,相當於人均多擁有一棵樹,使5.27萬畝山川重新復綠。
刷新了城市底色,宜昌2018年共消除城區不達標水體11條,約187條公里;改造無害化廁所10.4萬座;取締非法碼頭216個,碼頭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改變農村積習
橘園飄香,農舍雅致,村莊整潔……位於興山縣昭君鎮的金樂村,如今已成為香溪河畔一道靚麗風景。
很難想像,這個養眼悅目的村莊,3年前還是“臟亂差”的代名詞。那時,金樂村雖然交通條件和産業底子好,但村裏人卻臉上無光:10多年的陳舊垃圾堆積田間地頭,晴天垃圾滿天飛,雨天污水四處流,外人來了直搖頭。
金樂村村支書向軍説,最難之處在於,如何讓久已成習的村民們改掉陋習?
村兩委發動黨員幹部組建宣講隊伍,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組織村民召開屋場會,號召大家改善環境。2017年初,全村花了兩周,終於將垃圾全部清空,隨後又修建6個垃圾池,在道路和屋舍旁安放150多個垃圾桶,並設置15個公益性崗位,入戶清理垃圾,引導大家形成良好習慣。
金樂村還對李家灣、金家灣和唐家院子三個片區進行改造,形成“一院一景”的鄉村美景。
近年來,宜昌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全市新建51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在36個鄉鎮、41個村實施農村垃圾分類試點,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穩定在90%以上。
市民以“凈”為榮
“這裡的建築垃圾是誰扔的啊?”6月3日,西陵區學院街道氣象臺社區,老黨員汪成偉戴著小紅帽,一邊四處詢問,一邊清理垃圾。
汪成偉自2000年下崗後,認領多項社區公益崗:車庫保管員、閱報欄換報員、消防安全員……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汪成偉並非環衛工人,但只要發現垃圾,他就會主動清理,十年如一日為小區“凈”做好事。
在宜昌,像汪成偉一樣,清潔美化城市已成越來越多市民的日常行動。
每逢節假日,宜昌民間組織“三峽蟻工”的志願者們會齊聚江灘,義務清理岸邊的垃圾。自2015年成立以來,“蟻工”們共開展活動530多次,撿拾垃圾800噸,參與市民達4萬餘人次。
環境改善,曾經消失的身影正逐漸回歸:宜昌江段長江江豚種群從2至3頭增至17頭,成群的中華秋沙鴨現身沮河國家濕地公園,全球僅有不到1000隻的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現身枝江金湖國家濕地公園……如今的宜昌,不僅是宜人之城,更為萬物生靈所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擒虎 通訊員 榮飛 李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