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黃岡市蘄春縣脫貧一線的故事:村民鄧曉毛身殘志堅勇脫貧
鄧曉毛在自家蝦稻連作農田 供圖 蘄春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張雨晴 通訊員 陳鈺 鄭海燕 李慧):6月29日,黃岡市蘄春縣赤東鎮楊墩村大畈上氣溫高達35攝氏度,村民鄧曉毛正杵著兩米長的木棍在蝦稻連作農田裏光著膀子忙碌。“都11點多了,還不回家乘涼?”在村裏走訪的村支書洪滿華看到此景,走上前去提醒他。
“今年小龍蝦行情不大好,我這不看看這季蝦子長勢嘛,過幾天捕大放小,輪捕輪放!”攀談中,鄧曉毛口吃較為嚴重,但是意思表達基本完整。他75歲的老母親袁金香説:“鄧曉毛是我幺兒,他冒進過學堂門,身體也不利索,腦子可靈光哩!”
鄧曉毛是個命運多舛的人。1970年母親生育他時碰上難産,二人從“鬼門關”撿回條命,他卻因此腦部受損致癱。10歲時,鄧曉毛在浠水縣一位老中醫治療下,情況漸漸有所好。他在病痛中歷練數年,居然學會了放牛、耕地和種田,鄰裡左右都為之驚嘆。
鄧曉毛自從能夠照顧自己開始,就是個不吃閒飯的人。家裏的兄弟姊妹先後成家立業,鄧曉毛選擇與父母親一起種稻穀、種甘蔗、養牛。2009年,父親鄧仁發因病去世,鄧曉毛和母親袁金香相依為命,于2013年被入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鄧曉毛説:“父親有著56年黨齡,我不能拖後腿,就算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我日子也還是要過下去,不能白白躺著等靠要!”
鄧曉毛將本村和鄰近的楊旦村48畝低窪田、小塊田集中轉租過來,因地制宜把其中的“水袋子田”改造成藕池、魚池、稻蝦池——養魚養龍蝦水面40畝,種植高産再生稻8畝;田間地頭再套種百餘株紅葉石楠,家裏雞舍養殖百餘只土雞。
2018年,僅小龍蝦一項,鄧曉毛收入就高達3萬多元。年底,他主動向村裏遞交了脫貧申請,“每年6000塊錢的種養殖補貼直接打到卡上,我累點苦點不算啥,一年收入八九萬塊,額頭淌汗最實在!”
2019年初,蘄春縣鎮村號召“三潔一規範”,也就是推進農戶潔凈、道路潔凈、水域潔凈和佈局規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鄧曉毛積極響應,掏出1.6萬元把三列平房裏外重新裝飾了一遍,又花1.2萬元購置了空調、電視機、床墊等生活用品。鄧曉毛説:“母親一生為我吃了不少苦又操碎了心,她吃住條件好點我也心安啊!”
黃岡市委常委、蘄春縣委書記趙少蓮(右二)登門慰問鼓勵鄧曉毛 供圖 蘄春縣委宣傳部
熟悉鄧曉毛的人都説,他是個心存感恩善念的人。種養殖規模擴大了,他主動請來張國清等五六名群眾當幫手,每年給工錢數萬餘元;楊墩村地處“四十八圍”,稻田溝渠清淤在所難免,鄧曉毛總是主動跳下溝,本就不利索的腿腳磕傷流血幾次,事後他總是不吭聲就走了。鄰近的伊漕村夏水龍、楊旦村王華軍等人罹患重病,鄧曉毛借出7萬元給他們治病;邵新奇等群眾在外打工,留守孩子繳納學費來不及時,一個求助電話打來,鄧曉毛就主動到校幫忙墊付學費。鄧曉毛總是憨厚一笑:“只要人幫人,世上沒窮人,2017年村裏鼓勵我創業,不也送過一頭小牛和200斤蝦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