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箭之南:美景連珠成串
圖為:秦巴植物園按4A級景區標準建設,佔地面積1500畝。(視界網 張龍 攝)
秦巴植物園、紫薇島、桃花湖、賽武當……夏日裏,沿十堰市馬賽路走進茅箭南部山區,沿途景點連珠成串。
茅箭區委書記周慶榮介紹,該區正對接武當山、神農架,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帶動鄉村振興。
山村處處是美景
茅箭南部山區傳統農業生産落後,與城區商貿領頭羊、工業主戰場形成巨大反差,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
如何在保護生態同時實現鄉村振興?結合背靠十堰城區百萬消費人群的特點,該區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鄉村振興的主線。
走進茅塔鄉廖家村,只見茅塔河畔綠樹成蔭,兩岸房屋青灰瓦、土黃墻,村內道路兩側種植著萬年青、紅葉石楠、銀杏等綠植,綠化比肩城區高檔小區。
茅箭區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他們從北京聘請專業團隊設計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對22個村莊逐一制定改造方案,依託自然山水、人文歷史和農事節日等,在全區實施了近郊踏青、果蔬採摘、鄉村民宿、民俗體驗等一批鄉村旅遊項目,並把全村房屋與規劃風格結合起來建設改造。
該區修通3公里長的賽武當公路隧道,讓賽武當景點與桃花島、東溝景點的車程從1小時縮短至10分鐘;花3年時間,修通馬賽路、茅大路等12條近100公里鄉村旅遊公路。
依託百二河、馬家河、茅塔河、大坪河四條河谷,打造“一條生態涵養帶和四條主題山谷”,分別為賽武當健康養生度假帶、大川詩意棲居隱逸花谷、馬家河假日濱水文化休閒谷、茅塔茶文化主題谷和田湖堰田園道養長壽谷。四條主題山谷以旅遊公路為連線,修建綠道、觀景平臺,徜徉山水間,處處是景、處處見景。
圍繞旅遊興産業
“週末的房間要提前預訂。”7月6日,茅塔鄉東溝村桃源人家客棧老闆王啟迪忙著招呼客人。
東溝村是茅箭區著力打造的紅色旅遊景區,村內有均鄖房縣縣委縣政府舊址、念情谷、猴山等景點。去年,全村遊客量超過40萬人。
2016年,在上海開咖啡館的王啟迪回鄉探親時,被東溝村風光吸引,便在村裏租房開起民宿。
3年過去,王啟迪的民宿從1家變成4家,項目從吃飯、住宿發展到扎染、陶藝、打喜餅等民俗體驗活動。“旅遊帶活了村莊。”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旭介紹,村裏遊客多了,村民的蜂蜜、野菜、土雞等山貨供不應求,村民們有的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産業,有的到景區、民宿農家樂打工,人人有事做。
目前,該區有農家樂200多家,民宿55家,並帶活一批傳統手藝:營子村成立黃酒合作社,改單家獨戶釀酒模式為集中規模化釀酒,産銷量翻番;王家村婦女閒暇時做手工布鞋、鞋墊,交給村裏的躲貓貓民俗旅館代銷,一雙鞋賣300多元;大坪福利院引導老人開展竹籃、簸箕編織,然後在景點商店供銷。
圍繞旅遊,該區壯大特色産業,大川、浪溪等村建成草莓、桃子、梨子、獼猴桃採摘園2000多畝,遊客一年四季都可以體驗採摘項目;康家村、段家村、百二河村等村養殖蜜蜂3500多箱,所産蜂蜜全部被遊客購買。
2018年,茅箭年接待遊客10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5億元,80%農村人口依靠旅遊産業增收。
營造文明鄉風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該區在“富口袋”的同時,著力提升鄉村文明。
2018年3月,在茅塔鄉大坪村“樹文明新風、促精神脫貧”動員大會上,村民袁明文提起過去陋習直搖頭:“人情開支太大,我認為除了婚喪嫁娶外都不辦宴席。”“請客8個涼菜10個熱菜,浪費大得很。”村民王佳波説。
通過充分徵求意見,該村將破除歪風陋習、繁榮鄉村文化、培育優良家風等內容寫進村規民約,同時設置“紅黑榜”,對屢教不改的列入“黑榜”曝光。
王佳波説,自從有了村規民約,村民宴請數量減少一半。
在塔鄉坪子村,模範兒媳龔舉英的故事家喻戶曉。龔舉英和丈夫結婚20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對鄰裡,龔舉英以誠待人,誰家有困難,她都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受她影響,兒子也娶回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媳婦。
茅箭區開展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最美媳婦、最美婆婆等評選活動,獎勵先進、鼓勵後進,以典型人物為引領,營造文明鄉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是增強群眾獲得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手段。”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漢澤 通訊員 王濤 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