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人大代表用“繡花”功夫解脫貧難題
有新房不搬、有水管無水、有廁所難上……脫貧攻堅必須奮力打通“最後一公里”!
恩施州巴東縣清太坪鎮人大主席鄧垚,6月隨代表小組深入核桃坪村,開展“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回頭看活動後感受頗深。
“最後一公里”到底卡在哪?如何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用“繡花”功夫為困難群眾解難題?7月3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跟隨鄧垚,沿著代表小組進村入戶的足跡,進行探訪。
四次上門,勸倔強老人搬新房
7月3日上午,巴東核桃坪村八組譚明永家,新蓋的兩層小樓,窗明几淨。
一樓的一個房間,是他88歲的父親譚元朝的新臥室。
小樓旁,以前的舊屋已破爛不堪,搖搖欲墜,堂屋的土墻被煙熏得烏黑,散發出陣陣焦炭味。
鄧垚介紹,6月11日代表小組走訪時發現,譚元朝老人不願搬進新樓與兒女同住,“老人説,習慣了,就是不搬,兒女也沒辦法。”
代表們與駐村“尖刀班”一起做老人工作,可倔強的老人一扭頭又悄悄搬回舊屋。
6月17日、22日,“尖刀班”兩次上門“檢查”,老人還是睡在舊屋裏。“老屋太不安全,您住在裏面孩子們怎麼能安心?”6月28日,人大代表和“尖刀班”第四次上門耐心勸説,老人這才搬了家。
鄧垚説,譚元朝老人的情況並非個例,“生活中,確有個別老人守著老觀念、老習慣,寧住舊房危房,不搬新房。這時,人大代表要主動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讓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惠及群眾、不落一人。”
入住半年,安置小區終於通水
“終於有水吃啦!”7月3日中午,核桃坪村十組易遷安置小區居民向銀秀,擰開水龍頭,準備做午飯。
小區入口的小山坡上,有一座新建的200立方米蓄水池,可以供應小區15戶53口人的生活用水。
核桃坪村屬喀斯特地貌,歷來缺水,吃水靠天。代表小組在6月的走訪中發現,該安置小區群眾已入住半年之久,仍面臨用水難題。村裏雖通過補短板項目建成蓄水池2座,但天氣晴熱,一直難以蓄水。
代表們與“尖刀班”共商解決辦法。“能否增鋪輸水管網,從煙水配套工程的蓄水池中取水?”有代表提出建議。此建議與鎮水務中心的想法不謀而合。
籌資金、挖溝渠、鋪管網、添閥門……6月19日,新建的蓄水池與3公里外的煙水配套工程連通,小區正式通水。
體貼入微,解決老人如廁難題
核桃坪村八組村民蘭庚芝年近七旬,與聾啞兒子相依為命。身有殘疾的她,日常走路都要靠柺棍。
老人家的廁所,是建在豬圈旁的一間黃土房,一個簡陋的蹲坑,門口挂一塊破舊床單遮羞,老人如廁很不方便。
走訪中,蘭庚芝向代表小組講出了自己的心願——希望有間帶坐便器的廁所。“坐便器雖小,可對老人非常重要。”代表們立即與駐村“尖刀班”商量,以最快的速度幫助老人實現這個願望。
新廁選在老人住房隔壁,約6平方米,將配備坐便器以及三格化糞池,既衛生又環保。目前材料和設備已備齊,即將開始施工。
在恩施州,各級人大代表像鄧垚一樣,依託代表小組,走村入戶察民情、聽民意,攜手“尖刀班”為群眾解決身邊的煩心事——
恩施市盛家壩鄉人大代表李遠華,提出易遷安置點增設晾衣桿、硬化場壩的建議,促推鄉政府梳理出無晾衣桿、無生産用房、場壩未硬化等問題千余條;
宣恩縣珠山鎮人大主席江正月攜手張華林等代表,為岩堡村80歲老人劉福清辦好殘疾證明;
利川市汪營鎮興盛代表小組代表周光輝,反映貧困戶家中電壓低問題,促推市供電公司提出增容計劃……
群眾利益無小事。代表們説,到群眾堂前屋後轉一轉,在廚房廁所看一看,説上幾句知心話,交上幾個真朋友,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向細處走、向深處做,就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馨 通訊員 曾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