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從十堰來武漢為白血病兒童捐髓
原標題:幾十萬分之一的幾率!他與患兒骨髓配型10個點位全部相合 退伍軍人從十堰來漢為白血病兒童捐髓
捐獻造血幹細胞時,父母在一旁陪伴陳先生 通訊員張祖國 攝
放下手頭的工作,特意從十堰趕來武漢,給素未謀面的孩子捐獻造血幹細胞。7月16日,來自陳先生體內的165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將被送往東南地區,為白血病患兒點燃生命的火種。
陳先生今年40歲,是十堰醫療系統的公職人員,2000年他還在部隊時,就多次無償獻血,至今義務獻血已近20次,並於2015年1月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下簡稱“骨髓庫”),成為一名志願者。
2018年8月,陳先生接到骨髓庫來電:他與一位血液病患兒初配成功。陳先生毫不猶豫就答應捐獻:“有些人加入後一輩子都不會被選中,我既然有這份‘幸運’,當然會義無反顧地把這件事做好。”
2019年4月,陳先生進行了高配檢測。6月了,還沒接到通知,他急了,自己打電話諮詢:“難道我沒達標?”骨髓庫工作人員讓他放心,高配顯示,他與患兒10個點位全部相合。為了配合對方週期,準備6月底通知他來漢打動員劑。
得知陳先生要來漢“辦事”,媽媽陳女士再三追問,他才説出是為捐獻造血幹細胞。作為退休多年的醫務工作者,母親陳女士還以為要像早年那樣抽取骨髓,十分心疼。得知現在捐獻方式類似抽血,她放下心來。妻子和兒子也對陳先生十分支持,兒子説,爸爸做的是“人世間的大善舉”。
11日,陳先生動身來漢,到武漢兒童醫院做採集前的準備工作,連續5天注射動員劑。兩天前,父母也來漢陪他。媽媽陳女士笑著説:“孩子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我們陪著他,放心。”每次打完動員劑,兒子都會來電話問爸爸的情況:“爸爸,你打針疼不疼?”“有一點,不過沒關係。”陳先生安慰兒子:“比起幫助別人的快樂,這一點小小的痛不算什麼。”
16日中午,採集結束,陳先生成為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全國第8607位、湖北省第387位志願者。提起素未謀面的小病兒,他滿臉笑容:“對我來説,這真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希望孩子能茁壯成長,長大後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陳敏軍説,像陳先生這樣,能與對方10個點位都配上的情況非常少見,只有幾十萬分之一的幾率。武漢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熊昊介紹,造血幹細胞有“回巢”功能,被輸入人體後,會自動“歸位”到骨髓。但完成移植只是治療的第一步,現在對方處於免疫力極低的“無髓期”,在等“生命種子”發芽、成長的這段時間,他還面臨著感染和排異的風險,還需要時間和醫院、家庭的精心呵護。(武漢晚報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