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黃梅力促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

2019-07-17 17:13:4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黃梅,連續17年獲黃岡市高考品質特別優秀獎,是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一個經濟欠發達縣,如何把教育辦成讓老百姓滿意的民生工程?

  辦教育不能只算經濟賬

  2018年9月建成開學的黃梅縣小池鎮第五小學,是黃岡市第一所擁有風雨操場的農村小學,1024平方米的操場,標準的籃球、排球、羽毛球場地,雨雪天可同時安排兩個班學生開展室內體育活動。

  “過去,操場是塊泥巴地,雨後做操,師生腳上套個塑膠袋。”校長王輝説,政府投入3000萬元新建學校,很多進城讀書的孩子回流,學生從600多人上升到1100多人。

  建設風雨操場曾引發激烈爭論:“一所鄉鎮非中心小學,硬體建設如此超前,有沒必要?”“不能只算經濟賬,該讓鄉村孩子與城裏學生一樣享有優美的學習環境。”黃梅縣委縣政府一錘定音。

  黃梅縣委書記馬艷舟説,黃梅經濟還不夠發達,老百姓期望子女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教育投入大、見效慢,但事關民生,抓教育就是抓發展謀未來。

  2017年起,黃梅縣相繼出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文件,對資金投入、師資配備、項目建設系統謀劃,實現城鄉學校辦學條件更高層次的均衡化。

  兩組數據可以看出黃梅的決心:2016年至2018年,黃梅縣財政教育支出“坐首席”,分別為8億元、9.4億元、10.6億元,分別佔財政支出比重17.4%、19.9%、21.5%;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81所。近3年,黃梅縣招聘教師679名,其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593名。教師改革性補貼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去年縣財政教師工資支出4.29億元,平均工資70548元,同比增長6%,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準。

  “兩條腿”才能走得穩

  今春,新開鎮最偏遠的六咀村,投資110萬元改建新開鎮第二中心幼兒園,72個孩子在童趣盎然的“小城堡”裏成長,“功能室、教玩具和戶外場地都按標配備。”園長劉世明説。

  相距7公里的新開鎮中心幼兒園,38名教師全部在編。“316名孩子就讀,一學期保教費與餐費加起來2000元。”園長胡冬記説,該園是黃岡市第一批市級示範幼兒園。

  新開鎮中心學校校長殷銀祥説,2016年以前,學前教育是黃梅教育的短板,農村適齡兒童入園難。“不能把政府該承擔的事推給市場。”黃梅縣長劉欲曉認為,教育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必須創新解決。

  針對學前教育供給不足,黃梅縣出臺系列文件,建成並投入使用鄉鎮中心幼兒園19所,利用農村小學閒置校舍改建幼兒園46所,每年招考50名幼兒教師,目前鄉鎮公辦園在編教師比例均超過30%。

  黃梅縣規範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辦園,在建設用地、公用經費撥付等方面與公辦園同等對待,兩年來促進民辦幼兒園投入資金9762萬元,一批基礎設施較好、師資力量較強的民辦幼兒園蓬勃興起,解決了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

  如今,黃梅縣建立“城區(鎮)公民辦互補融合、鄉村公辦為主”的公益普惠學前教育網絡,全縣現有幼兒園149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佔比97.95%,學前3年毛入園率達95.53%,正在創建湖北省“學前教育示範縣”。

  城鄉教育資源一體發展

  城區小學“擇校熱”是教育頑疾,在黃梅縣卻得到有效緩解。黃梅縣教育局局長陳睿説,擇校熱在於城鄉之間、學校之間教育品質不均衡。要推進學校內涵提高品質,讓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均等化。

  2017年9月,投資4500萬元的黃梅縣第七小學建成開學,兩年時間發展到20個班960名學生。校長王留軍説,這一帶是城鄉接合部,孩子只能到老城區讀書。教育局選派一批骨幹教師到這裡紮根,教學品質快速提升,學生開始回流。

  黃梅統籌縣城和周邊鄉鎮教育資源一體發展,採取收購、劃轉、新建等方式,新建縣三小、六小、七小,遷建縣五小,改擴建縣實小、四小,縣直小學從8年前的兩所76個教學班增至7所269個教學班,保證學生就近入學。“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黃梅縣第一小學將朝讀經典納入課程,讓孩子在誦讀經典中陶冶情操。“沒想到高中還能踢球、演話劇。”黃梅一中每名學生都有一張個性化課表,有38門選修課供挑選。校長洪程説,2016年啟動選課走班時,很多人擔心教學品質會降下來。事實證明,素質教育讓高考升學率年年攀升。2019高考成績揭曉,黃梅縣一本上線人數1495人,居黃岡之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王政 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