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項目建設求解“高品質”
圖為:嘉魚縣華夏幸福産業新城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港。(視界網 袁燦 攝)
浩蕩長江,經嘉魚縣新街,奔流向東。
剛合龍不久的咸寧首座長江大橋——嘉魚長江大橋在這裡一躍過江,幕阜山區與江漢平原在這裡歷史性握手。
7月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上大橋橋面,兩側正在安裝藍色的隔離護欄,平整的鋼箱梁已打掃乾淨,即將實施瀝青鋪裝、機電設備安裝等後續工程。大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目前該橋建設累計投入超30億元,2019年底大橋將順利通車,打通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重要節點。”
濱江生態修復和岸線保護一體化系統工程、金盛蘭冶金“1+5”産業集群、華夏幸福嘉魚産業新城、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盛夏七月走進嘉魚,97個重點項目遍地開花,腳手架鱗次櫛比,建設氣場十足。
項目儲備庫也要“新陳代謝”
1月,嘉魚縣委、縣政府聯合發佈一號文件,在2019年開展生態環境優化年、項目建設提速年、作風效能建設年活動。縣委書記胡春雷説,發展不夠仍是嘉魚最大的實際。嘉魚要按接續發展的思路,加快項目招引、建設,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同時通過生態環境優化,提升幹部作風效能,優化投資環境,讓嘉魚在高品質跑道上加快跑。
2019年初,該縣對項目儲備庫進行梳理,中興隆高檔棉紗等22個無法落地或企業改變投資意向的項目被剔除,詩經文化小鎮等26個項目新增入庫,儲備庫項目的投資額不僅沒減少,而且品質更優。每月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在縣政府大樓電子顯示屏滾動展示,讓推進慢的部門“坐不住”。
華夏幸福嘉魚産業新城基礎設施建設是省級重點項目。規劃面積40.8平方公里的新城,按“南城北産”格局拉開骨架。文化中心、幸福裏等文化、商業設施已完工。53米寬的産業新城第一路——華夏大道雨污水管網敷設已完成大半,武深高速法泗連接線即將完工,直通新城腹地。
産業新城的核心之一“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港”即將投用,多家企業正在進行廠房施工、吊裝設備。華夏幸福嘉魚區域負責人介紹,從動工至今,累計已有12家企業簽約入駐産業新城,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行業,其中有七八家預計在年內投産。“下半年,多個基礎設施建設將上馬,産業新城的形象更佳、産業承載力更強。”
項目謀劃不過夜
嘉魚縣縣長王永説,嘉魚項目建設還處在打基礎、管長遠階段,但不能撿到籃子都是菜,要從投資強度、回報度、社會貢獻度等考量,千方百計謀劃項目,讓優質項目脫穎而出。
2018年11月,國家發改委派人到嘉魚調研長江大保護,與咸寧市領導交談時提及:能否實施一個長江大保護的系統工程?獲悉信息的嘉魚縣連夜勘察現場,研究規劃圖,整合項目儲備庫資源。在咸寧市發改委指導下,嘉魚濱江生態修復和岸線保護一體化系統工程規劃次日便做成展板,得到國家發改委方面的充分肯定,並引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青睞。
據介紹,該系統工程涉及面積約1平方公里,與中節能集團合作實施,主要是長江岸線生態修復、水環境綜合整治及配套基礎設施完善等,包括馬鞍山生態修復項目、長江岸線生態修復以及陸碼河、馬鞍河、小湖的綜合整治等5個子項目。項目預算投資約11億元,將於2019年內動工,力爭成為長江沿線生態整治的標杆。
圍繞基礎設施補短板、長江經濟帶建設、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嘉魚縣各經濟部門悉數出動。該縣發改局介紹,經與省市對口部門銜接,截至上半年底,全縣已謀劃項目212個,預計總投資1592.9億元,相當於2018年固定資産投資的7倍多。
“雙一”工作法推著項目跑
讓項目建設“加速跑”,嘉魚2019年配套推出“一事工作法、一線工作法”。一事工作法,即一個重大項目,一個領導挂帥,一個專班一抓到底;一線工作法,即黨員幹部到一線服務鍛鍊,問題在一線發現,困難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進,幹部在一線成長。
《嘉魚縣2019年重點項目建設責任人聯繫冊》是展現“雙一”工作法的一個縮影。全縣97個重點項目由誰挂帥督辦,哪些職能部門參與,部門內由哪位幹部負責,一目了然。
2018年5月,咸寧首個落戶在縣域的大學——武昌首義學院與嘉魚縣政府簽約,計劃投資16億元,建設佔地面積1520畝的校區,預計容納大學及附屬中小學學生超萬人。
2019年春節前,該項目建設指揮部發現,唯一一條施工進場道路因淤泥沉降,重載貨車無法進出。由於持續降雨,如果不能建好進場路,將延誤學校工期。“不能讓一條路耽誤了學校發展!”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臘月廿六,嘉魚縣組織專人在校區另辟一條施工便道,3天內便道搶修完畢。春節過後,道路養護完成,3月初學校順利動工。
走進學校工地,近百台機械同時作業,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武昌首義學院基建處處長杜亞平説,施工進展順利。到2019年底,教學樓、食堂、圖書館等十幾棟建築將完工,一座容納上萬人的大學校園框架已成。
目前,嘉魚縣97個重點項目中,84.5%的項目進展達到時序要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萌 通訊員 江開群 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