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躋身世界區域創新集群五十強
武漢的創新指數正在世界範圍內穩步上升。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最近發佈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躋身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第38位。7月31日,記者梳理髮現,這一成績比2018年的世界排位上升5位。
創新集群成吸引創新的聚集地
武漢的進步是中國創新能力提升的縮影。據悉,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繼續提升,從2018年的第十七位上升至第十四位。並且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連續七年在創新品質上排在榜首,在涉及知識産權和貿易的多項指標,例如專利、工業品外觀設計數量和商標申請量以及創意産品和高技術出口方面名列前茅。
報告對全球經濟體中的熱點“創新集群”進行排名,並列出得分最高的前100名,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共有19個創新集群上榜,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創新集群第二多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的26個創新集群。德國排在第三位,擁有10個創新集群。武漢位列中國19個集群中的第七位。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專家表示,中國保持創新指數的上升趨勢以及擁有眾多的區域創新集群,説明中國已越來越成為世界創新的聚集地。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從2007年起至今已發佈了12版,被認為是深入了解國家創新能力的有效工具,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創新表現的主要參考指標。2019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基於80項指標對129個經濟體進行排名。其中研發投入、專利和商標國際申請量是重要衡量指標,也有移動應用開發和高科技出口等較新的指標。
新一線城市創新指數上升勢頭迅猛
記者查閱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發現,絕大部分中國城市排名呈現大幅上升,深圳-香港集群近三年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東京-橫濱;北京、上海比2018年上升1位,分別位列第4,第11位,排在武漢前的廣州、杭州均上升了11位,南京上升2位。武漢則上升了5位,排名第7位。排在武漢後的創新集群還有台北、西安、成都、天津、長沙、青島、蘇州、哈爾濱、重慶、濟南、合肥、長春。
創新能力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強大引擎。報告中,創新集群分佈與經濟發展熱點地區相吻合。如長江經濟帶的武漢、長沙、合肥,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成都、西安,環渤海地區的天津、濟南、青島,東北地區的哈爾濱、長春均上榜。上升最快的前3名是青島、蘇州、重慶,分別是青島上升22名,蘇州上升19名,重慶上升了15名,代表新一線城市創新活躍度高,發展勢頭迅猛。
記者了解到,武漢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與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知識産權激勵政策密不可分。
據2018年武漢知識産權發展狀況報告顯示:近年來,武漢深入開展國家知識産權強市創建,穩步推進國家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在知識産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與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武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創新中心和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醫療技術成為專利活動最活躍領域
報告對各個集群內專利國際申請活動和科學出版物密度進行了統計,從兩個維度描繪出全球創新地圖。地圖顯示,過半數的國際專利申請發明人和科學出版物集中在東亞、北美和西歐熱點區域。
報告中顯示,武漢擁有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333件,科學出版物56349件,排名靠前,但與深圳-香港集群、北京集群、上海集群等相比還有5—10倍以上的差距。
與2018年相比,專利活動最頻繁的領域分佈情況出現了顯著變化。特別是醫療技術相關的發明和創新正在蓬勃發展,醫療技術專利首次超過藥品專利,制藥業排在第二位。2019全球創新指數的主題也是“打造健康生活——醫學創新的未來”。報告預測:未來幾年,人工智能、基因組和移動健康應用等醫學創新將變革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醫療保健服務。(記者 劉睿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