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東寶“五員議事”促鄉村治理
“還多虧他們説服了我,不然我哪能享這個福呢!”7月22日,荊門市東寶區馬河鎮錢河村3組,72歲的“五保戶”涂光髮指著自己的新居樂呵呵地説。
涂光發在村裏是出了名的“倔老頭”,這些年一直居住在由28根木柱支撐的危房中。8年前,村裏就為他建了新房,可老人一直不願搬家。
2019年4月1日,錢河村成立“五員議事”工作室,與涂爹爹同齡的老黨員朱作海、本村的年輕媳婦韓學艷等5人被選為“五員”——村情民意信息員、政策法規宣講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村務工作監督員、特殊人群幫扶員。
成立伊始,“五員”就將涂爹爹搬遷新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個多月10次上門苦心勸導、熱情服務,老人最終同意搬到了新居。
為什麼以前村幹部長期沒有消除的問題,“五員”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我們也是老百姓,和村民沒隔閡,所以在協調村民矛盾時,當事人便於接受。”白泥村的“五員”成員王聖華説。
“過去農村推行‘五老議事’,優點是‘五老’德高望重、處事有辦法,而年齡大、代表面窄,也是明顯的短板。”馬河鎮黨委書記孫定軍説。
經過反復琢磨,該鎮黨委認為將“五老”升級為“五員”,更貼近農村工作實際。“五員”在形式上擴大了參與村級治理人員的範圍,讓一部分年輕人參與進來,以更飽滿的激情、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事。“議事”也拓展了,不只參與村民的矛盾糾紛調解,還要參與到村情民意信息收集、政策法規宣傳、村務工作監督、困難特殊人群幫扶中來。“五員”有時間和精力去及時處理問題,基本上能做到“一事專辦”:週一定期召開“五員議事”工作例會;週五定期通報匯總一週工作情況;每季度定期組織一次業務培訓;每月全鎮組織一次“五員議事”項目拉練,檢驗工作成效。
該鎮還對“五員”進行積分制管理,每月由村“兩委”對“五員”進行打分,並在公示欄公示,其報酬與積分掛鉤;對村裏全年無上訪,同時工作中有重大創新、成績突出的,酌情給予萬元以上的獎勵;對年度積分偏低、不合格的“五員”,年底考核予以解聘。
統計數據顯示,馬河鎮“五員議事”試行4個月成效明顯,2019年1至7月,全鎮信訪量16起,較2018年同期39起下降60%,成功化解信訪積案10起。“五員”共收集各類建議220條,開展探視互助等關愛活動560次。(湖北日報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許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