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近676萬
原標題:覆蓋面不斷擴大,群眾獲得感增強—— 我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近676萬
7月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675.58萬人,基本覆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和建築、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項目。基金供養工傷職工和工亡職工遺屬53052人。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實踐?湖北省人社廳工傷保險處和有關部門單位對此進行了解答。
“同舟計劃”推進全省建設項目參保率超98%
在2016年以前,建築業曾是工傷保險領域的“老大難”問題。“建築業用工複雜,人員流動性大,部分施工企業不按規定參加工傷保險,是工傷風險高發領域。”武漢市人社局工傷保險處負責人介紹,2015年,人社部、住建部等實施“同舟計劃”,著力推動建築業參加工傷保險。
該市針對在建和新建項目展開拉網式專項排查,並根據基金承受能力,採取下調基準費率、遞減費率、浮動費率的方式,充分調動各建築項目的參保積極性。2017年年底,該市1400多個建築項目實現全部參保。
放眼全省,“同舟計劃”在各地推進有聲有色。
據介紹,2018年,“同舟計劃”二期啟動,從建築業拓展到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等行業。在“工傷優先,項目參保,概算提取,一次參保,全員覆蓋”的制度安排基礎上,湖北省加強部門協作,分組聯合督查,合力推進建築企業參加工傷保險。
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鐵路等新領域工程建設項目參保人數達159.25萬人,全省新建在建項目參保率均超98%,基金徵繳24.08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擴面徵繳任務。
階段性降費繼續今年可為用人單位減負12億余元
為了給用人單位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湖北省通過靈活運用工傷保險制度,提供“真金白銀”的實惠。
2018年5月,在確保基金安全運行和職工工傷保險待遇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湖北省按照國家部署安排,實施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盡可能降低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繳費負擔。
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則,湖北省以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為依據,動態確定工傷保險費率下調幅度。以階段性降費政策實施前湖北省工傷保險費率標準為基礎,全省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24個月(含)以上的統籌地區,下調50%;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18(含)至23個月的統籌地區,下調20%,直至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到合理支付月數範圍。
據統計,該政策實施以來,全省90%以上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費率下調50%。
2018年,工傷保險階段性降低費率為用人單位減負9.2億元。2019年,湖北省繼續執行階段性降費政策,預計減負12.52億元。
公務員參保荊門等地已先行先試
長期以來,湖北省主要以公費醫療制度和軍人撫恤優待制度解決公務員工傷待遇保障問題。近年來,一些地區先行一步,開展了公務員參加工傷保險的實踐探索。
以荊門為例,該市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納入工傷保險參保範圍,用人單位以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按0.2%的費率為本單位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待遇支付,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和我省有關規定執行。
2018年4月,該市某機關單位職工周某在走訪扶貧戶時受傷,經認定為工傷並鑒定為九級傷殘,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為周某支付工傷醫療費用28313.93元,併發放一次性傷殘補助金71865元。周某表示,這項政策極大減輕了經濟壓力,解決了後顧之憂,在工作中更有安全感了。
湖北省人社廳工傷保險處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一創新,既維護了公務員的合法工傷權益,又規範了公務員工傷待遇標準,同時也有利於減輕財政供養負擔。
湖北省級統籌多市州正有序推進
推動實施省級統籌,下好“全省一盤棋”,是完善工傷保險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
據湖北省人社廳工傷保險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湖北省統收統支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不少市州已經拿出實施方案,基礎日漸打牢。
以黃石市為例,該市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六統一”的工作要求制定了《黃石市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方案》。目前,該方案已提請市政府審議,即將組織實施。
針對“統一工傷保險基金管理”這一難點問題,黃石市經過精心測算,提出了有效解決辦法。
該市計劃,建立全市統一的基金管理專戶,市縣全額上繳歷年累計結余基金,由基金專戶統一支出。同時,工傷保險基金與地方財政根據考核情況建立分擔機制,市縣兩級人社、財政部門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基金監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通訊員 吳浩 實習生 鮑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