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心梗急救力爭優於國際標準
8月18日,荊州、十堰兩地相繼啟動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設。以此模式,兩地對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的平均門球時間(國際上以此衡量救治效率)或將短于90分鐘,優於國際標準,極大降低該疾病的致死致殘率。
眼下,湖北省多地胸痛中心由醫院各自建設,較為分散,導致患者送醫延時或救治不得力。“全市模式”建設胸痛中心是指在同城範圍內,符合條件的醫院全面建設胸痛中心,與全市120急救系統全面對接,並通過物聯網實現胸痛病人救治全流程信息的實時記錄及互通互傳,將患者就近精準地送達胸痛中心,形成一體化的救治,盡可能縮短救治時間,並建立院前預防和院後隨訪體系,實現對該疾病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和全程管理。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有宜昌、黃石等地按照“全市模式”建設胸痛中心,年底前按此模式建胸痛中心的地市將達10個。中國心血管聯盟副主席霍勇教授透露,湖北的建設速度居全國之首,這將極大提高湖北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準。
心血管疾病高發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極高的醫療負擔,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且2009年起,該疾病死亡率呈現出農村超過並持續高於城市水準的趨勢。湖北省胸痛中心聯盟主席黃愷介紹,在湖北,高血壓患者為1600萬人至1700萬人,糖尿病患者約900萬人,他們是急性心梗、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胸痛中心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醫療模式,按照嚴格的流程整合各種技術力量,使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等胸痛的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進入診治程式,得到最及時和規範的救治。
按“全市模式”,荊州將實現胸痛中心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急救車平均出車時間(含調度時間)小于3分鐘,急性心肌梗死、張力性氣胸從首次醫療接觸至完成初步診斷控制在半小時,家庭醫生簽約人群中胸痛高危病人篩查率及干預率≥50%,對急性胸痛恢復期病人的健康管理率>80%。十堰市將在胸痛中心、急救車等處提供免費心梗急救藥,以便心梗患者在確診後第一時間接受藥物治療,把救治時間至少提前半小時,把“患者等藥”變成“藥等患者”,進一步縮短急救時間,助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湖北日報記者 余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