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投入45億——看宜昌遠安交通“七十二變”
原標題:省地聯手主動作為 修路添景興業富民 3年投入45億 看遠安交通“七十二變”
圖為:鄉村振興,交通先行。近年來,遠安縣加大交通建設投入,提檔升級、暢通循環的鄉村道路。圖為藍天白雲下,群山環繞的遠安縣舊縣鎮石橋坪村。 (視界網 黃善軍 攝)
修一條路,添一道景,興一片産業,富一方百姓。8月14日至1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昔日的湖北省級貧困村遠安縣探訪發現,一條長17公里、6車道的城市快線直通縣城,鄉村裏隨處可見6米寬的農村公路,道路旁綠意盎然、美不勝收。沿著崎嶇的山路,映入眼簾的是一家家生意火爆的農家樂,和一個個建設如火如荼的新景區。
2018年,作為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重點幫扶縣,遠安實現了整體脫貧“摘帽”。“在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的幫扶指導下,遠安的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百姓脫貧致富搭建了一條快速通道。”遠安縣副縣長王曉艷如是説。
數據顯示,近3年,遠安縣投入37.5億元,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配套7.9億元,用於遠安道路建設。
你主動,我積極
廳縣聯手繪製交通新藍圖
2017年,湖北省啟動省直機關幫扶貧困縣行動,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與遠安縣結成對子。“交通是遠安發展的短板,得知要與省直廳局結對子,我們主動對接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遠安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劉志國表示,遠安的農産品、旅遊、礦産等資源十分豐富,但因為道路破損或不暢等因素,限制了産業的發展,百姓對道路改善的需求十分迫切。例如,石坪橋村的黃茶自古就是貢茶,但因為村級道路是斷頭路,茶葉運輸非常不便,成本十分昂貴,沒有市場競爭力。
如何全面幫扶把短板補起來?考驗著雙方的智慧。“我們不能等靠要,迅速行動起來主動謀劃。”在制定了一攬子交通項目計劃表後,遠安縣委書記張立新帶隊拜訪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希望湖北省廳能結合遠安的發展戰略,在旅遊路、工業路、繞城路、農村公路等方面全面幫扶。為體現“誠意”,遠安縣政府通過縣平臺公司、整合各部門資金,融資了15億元修路。
15億元對一個只有20萬人口的貧困縣而言,絕對是大手筆。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黨委“照單全收”,立即派出專班赴遠安實地考察,走訪規劃的每一個項目以及要修路的每一個村,對遠安的交通項目建設全程指導,並派出一名幹部挂職遠安縣副縣長,協助當地精準脫貧工作。
從遠安縣城到茅坪場鎮翟家嶺古村落風景區,有一條長17公里、寬6米的旅遊公路,這也是連接該縣洋坪鎮與茅坪場鎮的一條內循環道路。
遠安縣交通運輸局黨組副書記王光華介紹,2017年修建這條路時,很多人提出按照一般的農村水泥路(4.5米寬)修建,但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考察後提出,要考慮翟家嶺景區和兩個鄉鎮未來的發展需求,建議改修柏油路,且將道路延長,把單線路改為循環路。“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王光華表示,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考察團隊充分考慮遠安縣的發展現狀和規劃,給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把有限的配套資金用於最需要用錢的地方,既解決百姓出行難題,又為産業發展和吸引遊客奠定了基礎。
一條茶葉路帶動七成貧困戶脫貧
遠安提前一年實現農村公路組組通
在遠安,有一條著名的“茶葉路”。從縣城到舊縣鎮石橋坪村,一條長23公里的農村公路串起了7個村,主導産業均是茶葉。
8月15日,記者從城區出發開車20多分鐘便來到了享有中國知名黃茶産地之稱的鹿苑村,該村産的黃茶早在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清朝乾隆年間被選為御用“貢茶”。如今,這裡有黃茶種植基地1000余畝。
“2018年以前,進村的路只是一條3米寬的簡易路,部分地段甚至是斷頭路。”舊縣鎮鎮長屈冬雲介紹,由於道路破損難以通行貨車,茶葉運出去要繞行20多公里,運輸成本非常大。2018年,遠安縣啟動“茶葉路”建設,其中一期從鹿苑村至董家村,長約6公里,遠安縣財政出資500多萬元,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配套補貼960多萬元,將道路升級為6米的瀝青路。道路建成後,貨車直接開到家門口,茶農運輸成本降了30%。2018年,該村474名茶農人均同比增收2800元,黃茶基地成功入圍首批湖北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名單。
道路的終點是石橋坪村,平均海拔780米的石橋坪村茶葉種植面積達6000畝。村支書黃毅表示,改造前與鹿苑村一樣,3米寬的路面破舊不堪,到縣城需要1個多小時,如今最快40分鐘便可抵達,村民出行和茶葉運輸非常便捷。2018年,該村茶葉産量達1.5萬公斤,擁有了8家茶葉加工廠,人均年收入達1.8萬元,480名貧困戶或打工或種茶實現了脫貧。
屈冬雲表示,全鎮以這7個村為主導,形成了2萬畝茶葉種植面積,全鎮3000多貧困戶中,70%的人依靠茶葉脫貧。
無獨有偶,茅坪場鎮是遠安食用菌産業的主産區,共有10多家生産加工企業。2018年至今,交通部門兩次將縣城通往該鎮的主幹道南德路拓寬、刷黑,形成了6米寬的水泥路。“路好了,公司一年可節省運費7萬元以上。”食用菌龍頭企業——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華雄算賬,2018年以前,南德路上急彎陡坡多,貨車通行不暢,司機隨意加價,到縣城12公里每輛車加價300元。全鎮每年數萬噸香菇和10多萬噸原料需要運輸,運輸成本十分高昂。道路兩次整修、曲直道路後,遠安香菇徹底告別“加價現象”。
截至目前,遠安縣已新建、擴建530公里農村公路,其中一半以上是産業路,實現了組組通(20戶村民),比湖北省規定的時間提前了一年。
“築巢引鳳”道路先行
150公里旅遊路引來十余個投資項目
“遠安除了鳴鳳山道教文化、嫘祖文化,還有漂流、溫泉、農家樂等很多旅遊資源。”採訪途中,王光華高興地説,遠安在湖北省率先提出“全域旅遊”概念,在規劃150公里旅遊公路時,充分聽取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的指導意見,超前佈局,吸引了多個旅遊項目落戶。
時值盛夏,遠安橫鼎漂流景區的遊客絡繹不絕,景區總經理李仁虎笑著説,景區2017年開業,當年遊客僅1.5萬人,2018年達7萬人,2019年客流量預計達到12萬人,每年都在爆髮式增長。火爆的背後得益於環鳴鳳山旅遊綜合體生態景觀路的修建,這條長54.5公里的旅遊路集旅遊觀光、自行車運動、馬拉松競賽等功能于一體,串起了鳴鳳山、橫鼎漂流、董家花海等7大景區,且實現了內循環。
李仁虎表示,景區因建設水庫導致附近一村莊的村民出行需要繞行,比過去多走2-3倍的路程,景區曾試圖繞水庫建一條1.4公里的道路,但因施工難度太大無力承受。遠安縣交通運輸局得知後,主動聯繫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調整道路規劃,請來了專業設計、施工團隊,修建了這條便捷路,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
旅遊路修到哪,項目就落戶到哪。只要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村莊,該縣立即將其納入旅遊公路規劃,按6米寬的瀝青混凝土標準建設。翟家嶺旅遊公路建成後,一家武漢企業投資1億元搞開發;長12.8公里的老君至太平頂公路建成後,高山旅遊度假村項目迅速落戶百井村。據統計,2014年以前,遠安縣的A級景區僅有鳴鳳山一枝獨秀,而目前在建項目10多個,已開業景區13個,是3年前的13倍。
2018年,遠安縣接待遊客量8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5億元,均同比增長20%以上。景區多了,百姓增收的渠道也多了,寶華村村民周官麗在橫鼎漂流景區擺起了小攤,一年經營5個月,收入達到10萬元,比在廣東打工一年還強。“旅遊發展,道路先行。”王光華表示,在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大力支持下,遠安縣已完成了130多公里的旅遊公路,剩餘道路預計2020年全部建成。屆時,遠安旅遊發展又將新一輪爆髮式增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通訊員 潘慶芳 實習生 陳玨 陳佩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