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鄂州“楚天鑄造第一村”直面轉型

2019-08-22 10:37:2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或關停,或拆遷,或提檔升級——“楚天鑄造第一村”直面轉型

【暫不簽】鄂州“楚天鑄造第一村”直面轉型

  圖為:神泵集團現代化生産車間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整整一年間,葛店鎮白滸鎮村黨委副書記趙勇一直忙於“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

  自2018年8月起,全村100多家鑄造企業或關停,或拆遷,或提檔升級。環保高壓之下,數百年的鑄造業傳統何去何從?“楚天鑄造第一村”正面臨轉型抉擇。

  “富裕村”曾遠近聞名

  據村志載,白滸鎮村鑄造産業歷史悠久,萌芽于明朝晚期,壯大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後蓬勃發展。1977年,村集體鑄造廠生産的恒溫閥配件被毛主席紀念堂選用,至今當地人還津津樂道。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村集體企業實施承包改制,這個毗臨長江的古老村落,一時涌現88戶私營鑄造廠,白滸鑄造品牌開始在全省乃至國內産生影響。

  日積月累,不同規模的鑄造企業匯集,最多時達100余家。除了老人和小孩,全村1000余名勞動力都從事鑄造行業,外村也有近千人在這裡打工,上下班時車流不斷。“20多年前,白滸鎮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有六七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趙勇説,該村鑄造産業曾長期是全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當地還辦起鑄造工業園,聚集形成鑄造産業群,多年來已培養並向外輸送了近3萬名鑄造工。

  而今,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提升,一大批中小企業的作坊式生産逐漸陷入困境,既面臨市場淘汰,又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市場千變萬化,“唯創新者立於不敗”。同樣從小作坊起步,少數緊追世界頂尖技術水準的鑄造企業如神瓏泵業、同方泵業等,脫穎而出。

  “窮不思變”註定被淘汰

  8月盛夏,位於白滸鎮村的神瓏泵業鑄造車間內,數十台機械設備不停運轉,數十位工人揮汗如雨。“用不了多久,這片佔地上百畝、已有30多年曆史的簡陋廠房也要被拆除。”趙勇説,經分步整治,全村還有20余家規模以上的鑄造企業在維持生産,按要求推進轉型升級。

  就在相距不到10分鐘車程的葛店開發區內,神瓏泵業為加工生産環節建起的標準廠房整潔明亮。走進辦公大樓,大廳內擺放著外觀嶄新的高端泵業生産設備,側墻則挂著“絕對不能因短期利益犧牲未來”的標語。“借環保整治之機,神瓏泵業將徹底完成新舊生産模式的過渡轉型。”年已70歲的董事長趙厚甫介紹説,儘管神瓏、同方等龍頭企業多年來緊跟頂尖技術步伐,不斷推進提檔升級,但“散、亂、污”仍是全村傳統鑄造工業面臨的最大問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窮不思變,被淘汰是註定的。”他分析説,這些企業只顧短期利益,不思考如何提升工藝,才有了如今因環評不達標最終被取締的命運。

  在村裏,即將被拆除的同方泵業舊廠房,承載了這家企業30多年前從一家小作坊起步的記憶。如今,同方泵業已成長為國內真空和流體輸送綜合解決方案品牌提供商,常務副總經理饒家平表示,從鑄造到製造再到智造,創新驅動是同方立足市場之本。

  在廢墟中謀劃新生

  事實上,早在2017年,趙勇便主動關停自家在村裏經營多年鑄造企業。1996年,他子承父業,獨資創辦光明鑄造廠,“一直是小打小鬧,不到20人的規模,年産值數百萬元左右。”

  “2008年金融風暴蔓延是轉捩點。”趙勇説,隨著製造業陷入低谷,訂單越來越少,村裏和他一樣的中小企業由於缺乏資金提檔轉型,很快失去競爭力,廠房空置,員工裁減,直至國家環保政策密集出臺,被“最後一根蘆葦”壓倒。

  面對新的形勢,當前更讓趙勇苦苦思索的是:數百年祖輩相傳的白滸鑄造手藝如何承襲?一個長期沒有農業只有工業的“富裕村”該如何發展?

  “是到了痛定思痛的時候了。”趙厚甫曾在白滸鎮村當過6年村支書,18年前離職下海,他同樣關心這片故土的發展:“要守住生態底線,儘快邁上綠色鑄造之路。”

  作為村裏新一代引路人,趙勇已先行探路。就在停産期間,經多方考察,他投資引進了全村第一套數控設備:一台電腦、一名技術工人、兩台設備,輸入數據,鑄件在封閉的狀態下自動精準加工,無塵、無噪。

  緊接著,村裏幾家鑄造企業相繼實現數控升級。趙勇同時還在琢磨,能否利用現有條件,就地改造,加入文創因素,在村裏建一家鑄造工藝工業博物館。這個設想得到了趙厚甫和村裏許多老鑄造人的認同。

  眼下,新的規劃藍圖呼之欲出,白滸鎮村正在一片傳統鑄造工業的作坊廢墟中謀劃新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通訊員 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