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所高校400師生在武漢切磋地球物理
原標題:30所高校400師生在漢切磋地球物理,武漢這所學校獲兩個一等獎
地震是否可以預測?機器學習是否能夠有效解決地震資料解釋的核心問題?8月23日到26日,第五屆“創新杯”全國大學生地球物理知識競賽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來自全國30所高校、68支團隊、400名大學生就地球物理知識展開激烈角逐。
比賽現場 通訊員祁陽陽供圖
經過緊張的3天比賽,競賽團隊通過視頻展示、現場自我展現、個人必答題、團隊必答題、團隊搶答題、綜合論述題和辯論題等7個比賽環節的精彩比拼。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代表隊在答題 通訊員祁陽陽供圖
“我們團隊直到第4個環節的比賽才站上第一名,並且一直保持到最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重磁電勘探類競賽隊郭楚楓所在團隊奪得一等獎,同時獲得比賽最佳個人。他介紹,在前四輪的比賽中他們團隊並不靠前,直到比賽的第4個環節團隊必答題才佔據優勢,並且一直把這個優勢擴大到最後。
郭楚楓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他們的辯論題目是“引進國際先進電磁設備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他們團隊給出的觀點是,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不能放棄自己的研發,這一點深得評委的肯定,得了高分。
據悉,在固體地球物理類競賽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得特等獎,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大學獲得一等獎。在重磁電勘探類競賽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得特等獎,長安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得一等獎。在地震測井勘探類競賽中,中南大學獲得特等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吉林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獲得一等獎。競賽同時頒發了最佳個人獎、最佳風采獎、最佳領隊獎及最佳指導教師獎。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秘書長郭建表示,競賽旨在促進全國各大高校間的交流,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運用地球物理專業知識的能力,在大學生中營造熱愛學習、勇於創新的氛圍,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國際化人才,豐富和發展地球物理專業人才培養及教育教學模式,推進地球物理事業的普及與發展。(長江日報融媒體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李周波 祁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