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百餘年宜昌松宜煤礦“開鑿”轉型路

2019-08-30 15:05:2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平地起驚雷!8月21日,在宜都松宜礦區“飛地”枝城鎮陶瓷電容項目建設現場,場平爆破最後一個環節完成。

  這項總投資近40億元、來自國內龍頭上市企業——國瓷材料的重大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初投産,為松宜礦區“新生”注入強勁動力。

  松宜礦區,作為湖北省第二大煤礦,曾改變“北煤南運”的能源格局。新時期,昔日的“煤海”結束了百餘年開採歷史,松宜煤礦人又一次以自力更生、“開山鑿石”的拼搏,走上浴火重生之路。

  時代轉折中的一股精神

  當天,67歲的老人陳和坤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曾經工作過的陳家河煤礦,重溫當年的激情歲月。

  坐落在山谷間的廠房,在風蝕雨洗中黯然褪色,寫滿世紀滄桑。空無一人的廠區,恍如隔世。“1975年,我就下了礦井。”陳和坤是名副其實的“礦二代”。他7歲那年,父親作業時遭礦井塌方,致半身不遂。他不顧母親反對子承父業,下到300多米深的礦井,幹起最艱苦的掘進活。19年時間,他開山鑿石掘進940米,在當時的條件下,相當於30年的工作量,他也因此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這一段歷史時期,松宜煤礦人只爭朝夕,涌現出一批“陳和坤”。正是這一批苦幹實幹的勞動模範,成就了松宜的昔日輝煌。“我們最紅火的時候,9個礦井,一個礦井基本上有四五千噸,來往拉煤礦的車不斷線。”遠眺窗外群山掩映的礦區,陳和坤眼光閃爍。

  據記載,松宜煤礦開採始於1835年,民國時期出現民營煤礦公司,解放後由宜昌專區接管,生産規模最大時曾有大小礦井152對,職工多達2萬人,為國家生産原煤7500多萬噸。隨著煤礦資源枯竭、礦井撤退,2014年,僅剩尖岩河和陳家河兩對生産礦井。2017年,為化解過剩産能,松宜煤業主動將最後兩座礦井關閉,百餘年煤礦開採歷史結束,礦區加快轉型之路。

  生態療傷中的一種智慧

  後煤炭時代,礦區遺留問題開始顯現。

  作為曾經的湖北省屬國有企業,松宜礦務局從2003年下放到宜昌宜都,並成立松宜礦區管委會。這個典型的獨立工礦區有1.7萬人,面積108平方公里。“礦區有‘三多’:一是地質災害多,二是工傷、矽肺、下崗工人等特殊人群多,三是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多。”

  松宜礦區黨工委書記周祖兵介紹,松宜煤礦人自力更生,再次以“掘進班”精神,推進礦區發展轉型,由單純靠政策“輸血”向資源自我綜合利用“自我造血”轉變,從煤炭産業向康養旅遊、新材料等産業轉變。

  作為全國首批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試點,消除地災是松宜礦區生態修復重中之重。

  行至松木坪鎮雙井寺村五組,這裡曾因過度開採,近60畝山體塌陷,如今拾級而上,50多萬株茶苗茁壯成長,翠綠喜人。

  經充填、復墾、整治,光禿禿的塌陷區再現生機。在雙井寺村,已完成塌陷區改造3000多畝,發展茶葉、獼猴桃、蔬菜種植,興起“復綠經濟”。

  “堆積如山的煤矸石,也將變廢為寶。”松宜礦區加快建設礦渣循環利用,投資1.5億元,啟動年産100萬噸機制砂及水泥摻和料。

  如今的陳家河、尖岩河,水清岸綠。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礦區地質環境調查項目負責人張金林介紹,松宜礦區已實施了危岩體、廢渣堆整治工程,基本消除地質災害體對工礦群眾人身財産的安全威脅。

  生態修復久久為功。宜都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後期投資2.44億元的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已完成申報,將持續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生態修復,逐步改善礦區生態面貌。

  家園重建中的一份關愛

  如今,陳和坤與老伴搬進礦區新建的安置房小區。“來嘗嘗柑子,甜得很。”溫馨的居室中,他熱情招呼客人吃水果。

  與陳和坤一樣,礦區4000多戶搬入新家。松宜礦區從2013年開始,通過棚戶區改造、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等項目,籌資6億元,新建、改擴建住房4121套,把脫離煤炭生計的職工們,整體搬遷到枝城、劉家場、松木坪等集鎮異地安置,既實現“住有所居”,又便於下崗職工謀生就業。

  其中,陸城“松宜雙創園”2019年開工建設,有著16萬平方米工業廠房、5萬平方米的職工公寓,可實現“拎包入住”,打通職工創業、就業渠道。

  段宏燕是松宜礦區2017年最後一批下崗職工。利用閒置的廠房,他與人合夥辦起了傢具加工公司。經過兩年多發展,已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帶動20余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

  因職業病群體多,礦區探索“醫養結合”模式,改擴建松木坪養護院,開工建設官渡坪養護院,投資1482萬元新建的職業病康養中心投入運營。

  松宜礦務局72歲退休工人李幫忠,患有矽肺三期和心臟病,已住進新建成的康養中心,“一年多來,明顯感覺生活有提升。”目前礦區共有156位矽肺病人長期住院治療,1200多位工傷職工得到定期看護。

  通過招商引資,松宜礦區完成了産業發展新佈局,2018年14個招商項目,開工8個,投産7個,特別是國瓷材料將成為支撐松宜發展的新龍頭。

  松宜煤礦人告別煤炭時代,也告別了昨日輝煌,但他們又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重整行裝再出發,這條路上,有愛有期待,更有自力更生、永不懈怠的力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朱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