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發佈實施方案建設“六個漢江”
經湖北省政府同意,湖北省發改委8月30日印發《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湖北省實施方案(2019-2021年)》。這標誌著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這一國家戰略開始在湖北落地,一條美麗、暢通、創新、幸福、開放、活力的“新漢江”前景可期。
發源於陜西,流經河南、湖北的漢江,係長江最大支流,全長1577公里,其中流經湖北871公里,流域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涉及武漢、十堰、襄陽、隨州、孝感、荊門、潛江、天門、仙桃、神農架10個市 (林區)、39個縣(市、區)。
目前,湖北漢江流域已形成漢孝隨襄十汽車工業走廊,裝備製造業、紡織服裝生産基地和主要商品糧基地,在全省舉足輕重。
2018年10月,國務院批復《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漢江流域高品質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該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實現漢江流域四大發展目標,即生態環境品質優化,丹江口水庫、漢江幹流及主要支流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經濟轉型成效顯著,農業現代化水準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一定規模,第三産業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50%;文化軟實力增強,打造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準,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群眾幸福感明顯增強。
根據湖北省制定的實施方案,湖北省將堅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堅持把保護和修復漢江生態放在首要位置,實施“生態紅線”管理,建設秦巴山(湖北)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及大洪山、桐柏山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2020年前依法完成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打造“美麗漢江”;實施漢江航道整治工程,切實推進鐵水公空多式聯運,將襄陽港打造成漢江流域航運中心,構建“暢通漢江”;支持武漢創建綜合性國家産業創新中心,推進襄陽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十堰中關村科技成果産業化基地建設,培育“創新漢江”;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創建“幸福漢江”;推進全方位開放,發展“開放漢江”;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活力漢江”。(湖北日報記者李劍軍、通訊員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