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武漢垃圾分類按下“快進鍵”

2019-09-06 13:14:3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前三次功虧一簣 這一次協調推動 武漢垃圾分類按下“快進鍵”

武漢垃圾分類按下“快進鍵”

  洪山區大華南湖公園世家小區內設置的垃圾分類宣傳點。(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蔡俊 攝)

武漢垃圾分類按下“快進鍵”

  青山區123街居民精準分類和投放生活垃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純武 攝)

  武漢每天産生生活垃圾1.2萬噸,其中廚余垃圾佔38.57%,若能有效分出,焚燒填埋的垃圾會明顯減少。作為全國46個先行先試重點城市之一,武漢千余小區正在試行垃圾分類。2019年一季度,武漢排名全國第九,進入垃圾分類先進城市行列。

  1996年、2005年和2008年,武漢曾三次啟動生活垃圾分類,都無果而終。繼上海、西安之後,武漢將在年內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市民是否掌握了分類技術?如何提高其參與積極性?廚余垃圾能否就近處理?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了三鎮多個試點小區、垃圾轉運站、末端處理點以及相關部門。

  每人每天産生垃圾1.1公斤

  8月28日8時,已落下卷簾門的漢口友誼路固體廢棄物轉運站,散發出陣陣異味。5輛滿載垃圾的電動三輪車和小貨車排隊等候,佔據京漢大道兩股車道。“幹垃圾、濕垃圾混在一起,肯定會有臭味。”垃圾車司機秦安平説,他在站外已等候一個多小時。

  秦安平説的“濕垃圾”,主要指廚余垃圾。

  8時10分,一輛垃圾壓縮車匆匆趕回,轉運站臨街卷簾門緩緩升起,壓縮車司機詹才建卸下空載壓縮垃圾箱,秦安平等人排隊進站倒垃圾:壓縮車鉤起站內滿載垃圾箱,讓箱體呈45度角傾斜,污水從箱尾嘩啦啦流出。

  “壓縮10余噸垃圾,可産生1.5噸污水。”轉運站負責人表示,進站生活垃圾往往乾濕混合,經壓縮處理,再運往填埋場。

  轉運站,生活垃圾收運的重要環節。類似的轉運站,武漢三鎮共有101座。

  漢陽冰糖角垃圾站日處理生活垃圾130噸,居民投訴臟亂臭。該站負責人劉永前説,一車垃圾14.5噸,可擠壓出2.5噸污水。

  洪山東方雅園小區南側垃圾轉運站惡臭瀰漫,也引發投訴。經查,該站日轉運垃圾200多噸,其中100噸在星火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往返車程2.5小時;其餘垃圾則運往江夏長山口,往返需要5小時。

  武漢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進行的成分調查顯示,該市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重量百分比為38.57%。轉運時間長,垃圾積壓容易産生異味。

  目前,武漢市生活垃圾末端日處理能力1.49萬噸,其中餐飲店等公共機構餐廚垃圾800噸,由專業公司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普通生活垃圾,5個焚燒發電廠處理7500噸,2個填埋場處理3600噸,水泥窯協同處置3000噸。

  “這個規模很大,相當於每人每天産生生活垃圾約1.1公斤,遇上焚燒發電廠、填埋場設備檢修或夏季高峰,可能會出現排隊現象。”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技術組組長、高級工程師童永志表示,收集、運輸、處理1噸生活垃圾,成本近400元,乾濕分開後,濕垃圾就地處理實現減量。

  垃圾分類試點小區1188個

  1996年、2005年和2008年,武漢曾三次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因市民參與度不高、終端處理設施不完善等原因,都無果而終。

  2013年8月,武漢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在東西湖區拉開序幕,將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類。

  試點示範以點帶面,各區按下“快進鍵”。截至2019年7月31日,武漢18374家單位、389個社區1188個居民小區、482個行政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佔全市單位數量34.87%、城區人口28.79%、農村人口26.41%。

  政府主導的生活垃圾分類,誰來入戶宣傳、現場督導、二次分揀?

  東西湖區博大城市星座小區,2014年7月開始試點。8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小區,小區垃圾桶中,可見橘皮、菜根等廚余垃圾。督導員熊蘭蘭説,如果現場發現居民未分準,她會及時提醒。熊蘭蘭所在的武漢暄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為50個小區近5萬戶提供服務。

  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則服務65個小區7.8萬戶。8月18日下午,該公司在洪山區大華南湖公園世家一期西門舉行垃圾分類遊戲,吸引不少老人和孩子參與。督導員徐揚説,早晚投放垃圾高峰時段,他會到分類桶旁引導居民分類。

  在漢陽區金地瀾菲溪岸小區,四新街探索將物業管家發展成為垃圾分類工作兼職宣傳員、督導員,組建垃圾分類分揀員隊伍、聯絡員隊伍和環保志願者隊伍,走出一條新路。

  武昌區東亭路鋼院小區沒有物業公司,5名老年志願者2016年成立自管會。2018年4月,區城管、街環衛所對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自管會把居民凝聚起來,垃圾分得井井有條。退休職工宣傳、督導新模式在鋼院小區誕生。

  據悉,武漢現有專業分類企業、物業公司、退休職工、環衛企業共四類主體,提供垃圾分類服務。其中專業分類企業近百家,覆蓋七成試點小區。

  讓近三成“局外人”參與進來

  8月9日10時許,漢口航天花園小區北門垃圾集中投放點,102棟住戶張先生拎著“大雜燴”垃圾袋走過來。

  “請不要丟,我來教你分!”督導員蔡其香接過垃圾袋,耐心地解釋:麵條、榨菜屬於廚余垃圾,面碗屬其他垃圾,榨菜玻璃罐洗凈屬可回收垃圾。隨後,蔡其香將他請進“小區垃圾分類分享群”,“指導垃圾分類,無論居民有多大情緒,我都要耐心解釋。”蔡其香説。

  “航天花園小區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70%,現進入‘瓶頸期’,遂組建垃圾分類分享群,居民在群中曬出家中垃圾分類圖片,可獲積分獎勵。”江漢區生活垃圾分類專班項目經理朱國軍打開多個分享群,可見精準分類的“百桶圖”“百袋圖”。朱國軍説,江漢區21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有2.2萬戶,當務之急是讓近三成“局外人”參與進來。

  8月15日7時30分,青山區123街中心廣場垃圾投放點,106門住戶陳尚安擰著兩個垃圾袋,遠遠就向社區督導員陳宜珍打招呼,“怎麼投?”原來,陳尚安到建始避暑2個月,14日晚才回家,還未辦理智慧垃圾分類設備IC卡。“我們都是老街坊,人熟好做工作。”72歲的陳宜珍正與記者交談時,97門朱師傅拎來一袋廚余垃圾,其中混有餐巾紙,陳宜珍將其夾出來,放進其他垃圾桶,並提醒他下次注意。

  2019年7月下旬,擁有1800多戶的居民青山123街,成為武漢第一個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試點小區,投放時間限定在每日6:30-9:00、18:00-21:00,投放點也從以前的30多個縮減至7個。

  55門住戶王艷華女士説,“每天投垃圾多走百餘米,門前撤桶後沒了氣味。”青山區城管執法局總工程師王文軍介紹,該小區試行定時定點投放後,日産廚余垃圾640公斤,生活垃圾減量18%。未來,該區141個試點小區將全面推行,按每300戶居民設置一個定時定點投放點。

  童永志表示,武漢試點小區居民約300萬人,日分出廚余垃圾400噸,生活垃圾減量率約為13%。不過,試點小區廚余垃圾分出量有較大提升空間,品質也有待提高;定時、定點投放,可提高宣傳、引導、督導效率。

  培養分類習慣 補齊設施短板

  “僅20%分準了,80%垃圾袋需要二次分揀。”大華南湖公園世家二次分揀員鐘緒華感嘆。

  “在廚房放兩個垃圾桶,丟的時候儘量注意,垃圾分類並不難。”青山123街92門住戶賈平説,倒垃圾前再分揀幾分鐘,習慣了就好。

  垃圾強制分類,武漢正抓緊立法。年底前,《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有望出臺。

  武漢市城管執法委介紹,該市正全面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近年來,武漢城管舉辦垃圾分類榮耀家庭評選、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通過講座、輪訓等形式,培養一批“會講、會做、會教、會宣傳”的生活垃圾分類教員。建垃圾分類體驗館,聘垃圾分類形象大使,在武漢城管官方微信上推出“回收達人”和“垃圾大作戰”小遊戲,通過更多場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武漢前三次垃圾分類功虧一簣,終端處理設施不足是重要原因。如何補齊設施短板?

  最近3年,武漢各區建設垃圾分類站298座,建成農村易腐垃圾處理設施85座。中心城區濕垃圾就地處理設施正加緊推進。

  2019年8月,《武漢市濕垃圾就地處理技術導則》出臺,居民小區和農貿市場可生物降解的有機質,將採用好氧工藝生物處理或粉碎、脫水等物理方式處理。2020年底,10個中心城區濕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將增至100個,廚余垃圾經壓縮脫水後焚燒處理現狀有望改變。

  2018年5月起,武漢城管聘請第三方對全市各區試點分類進行考核,包括分類容器、分類成效等23項。2019年8月開始抽檢各區分出的廚余垃圾,增加分類品質考核項。武漢市城管執法委負責人介紹,2019年底,武漢生活垃圾監管平臺將建成,實現前端收集、中端運輸、末端處置全鏈條監管,讓垃圾分類新時尚在江城落地生根,人人參與共建清潔美麗家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純武 通訊員 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