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醫生袁洋3年在西藏創建2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
原標題:3年在西藏創建2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 武漢醫生袁洋勞碌奔波在高原上
袁洋(右)與村民們在一起
創建村標準化衛生室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供圖
西藏山南市在各村創建標準化衛生室的工作一直在持續。袁洋從2016年進藏後,有一項重要工作,是協調多方力量,在山南市乃東區47個村,推進創建標準化村衛生室。
相比醫治病人和扶貧,這是一項更為複雜的工作。3年多來,袁洋在高原上勞碌奔波,為村衛生室選址、跑資金、定標準、立制度、督促考核等等。他與隊友們一起,3年完成創建2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
袁洋説,不久的將來,乃東區47個村的衛生室都建好了,管理規範化了,村民們的健康保障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為拿下“最難啃的骨頭”
腳都跑腫了
創建一個標準化村衛生室,袁洋需要做些什麼呢?他將創建文件裏的各項要求,通知到兩鎮五鄉所有的村後,便逐一去村裏協調落實。
根據乃東區的創建標準,一個村衛生室需要120平方米以上的面積,四間房,有廚房有廁所,條件好的可以配一個小院子。四間房中,一間房當診室,一間房為配藥室,一間當藥房,一間為倉庫和休息室。上級衛生健康管理部門按進度配置醫療設備。
除了硬體設施外,袁洋制定出村醫培訓安排表,輪流到各村去培訓村醫。
“工作佈置下去,有的村落實快,有的村卻很麻煩,最難的一個村衛生室‘磨’了兩年才動工。”袁洋説。
多頗章鄉有一個村,共1000來人,在當地是一個規模大的村。這個村對創建標準化衛生室意見不一,總是推説村裏沒有地、建衛生室的工作很麻煩等等,工作沒有進展。
袁洋與鄉長、村長一起挨家挨戶上門宣傳,談衛生室對村民的好處。一輪下來得好幾天,爭取了多數村民的支持,但選址又卡住了。
村裏要將山腳下路邊的一塊地用來建衛生室。袁洋跑來一看,發現這個山坡是鬆動的坡地,有泥石流的風險。村民們又推薦了離村口1000多米遠的一塊地,袁洋發現距離村莊太遠太偏,村民前來看病要走一段路,不方便。
袁洋隨後直接提出,希望村頭或村裏的某個地方建衛生室,並挨家挨戶把工作做一遍。就這樣,這個最難啃的骨頭,折騰了兩年,終於確定下來。
袁洋笑著説:“為了創建這個村的衛生室,有一段時間我的腳走了太多的路,真的腫過。”
據了解,袁洋與隊友們一起,3年多裏,創建了2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目前,乃東區47個村,僅剩8個村還沒有建起標準化衛生室。
修水庫一度斷了路
爬兩座海拔4300多米山頭去授課
建了村衛生室,需要管理、培訓和考核。每個季度,袁洋要負責為47個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授課和績效考核。
距離最遠的是亞堆鄉亞桑村,距離乃東區人民醫院有30多公里,中間還隔著雅礱河。2018年,雅礱河修水庫,河中一條便道中斷了。
區衛生局或醫院的車子過不去,袁洋步行13公里山路,翻過兩個海拔4300多米的山頭趕去授課。
他趕到亞桑村衛生室時,整個上午就過去了,下午開始培訓講課,檢查村醫的各項工作臺賬,察看衛生室醫藥和設施,然後做記錄。
由於山上太冷,袁洋得當天趕回來。一路上,他和同事們走得快。因為夜晚走山路,也許會遇上野獸。那一次,他們膽戰心驚地回到了區裏。此後,袁洋和援藏隊友們又冒險了兩次,直到水庫修好有了新路。
這些村衛生室中,南邊最遠的是熱木那村,北邊最遠的是支崗村。這兩個村海拔高度超過4000多米,上面很冷。
2019年3月,袁洋下鄉去授課和考核,剛回到區裏,在微信裏收到乃東區工會主席白瑪吉宗的信息。白瑪吉宗説,她在支崗村駐村,村裏夜晚的溫度太冷了。接著,袁洋再也聯繫不上她了。
袁洋覺得不對勁,立即聯繫上支崗村衛生室的村醫,前往看望白瑪吉宗,又找到乃東區索珠鄉衛生院的院長索朗次登,調來一輛救護車前往救急。果真,白瑪吉宗當晚因身體不適,又遭遇寒冷,險些昏迷。就這樣,他們一起將她救了回來。(記者柯美學 通訊員陳莉 李潔 實習生朱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