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嚴守生態底線 助推綠色發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通訊員 李斌 實習生 余欣然
在9月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萬麗華、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鄒清平介紹了湖北省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住生態底線,助推全省綠色發展的相關情況。
把每一寸土地規劃清楚
目前,湖北省正在加快建成全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將主體功能區、土地利用、城鄉佈局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劃定“三區三線”(根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空間,分別對應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實施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為推進長江經濟帶戰略、“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佈局實施提供空間保障,助推湖北省高品質、可持續、綠色發展。
到2020年,湖北省將基本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完成市縣以上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初步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
“抓緊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有利於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鄒清平介紹説。
2019年,湖北省實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以縣域為單位,率先在武漢、荊州、恩施等8個市州48個縣市開展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確保全省1000個左右美麗鄉村示範村編制完成村莊規劃;2020年,全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實現應編盡編。
頂層設計建立約束機制
為推動綠色發展,湖北省從頂層設計上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約束機制,對選址位於生態保護紅線一類管控區內的項目一律不批;對列入生態保護紅線二類管控區和開發區、工業園區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項目一律不批;對新增長江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議項目一律不批。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萬麗華介紹,目前圍繞2020-2035年的環境品質目標和區域環境特徵,湖北省現已構建了“全域覆蓋”環境管控分區體系。
具體為,全省共劃定優先、重點、一般三大類共1076個環境管控單元,優先、重點、一般三類單元佔全省的面積比例分別為35.93%、25.54%和38.53%。
作為長江幹流流經里程最長的省份,湖北省的“三線一單”編制,還對長江和漢江幹流劃定了優先保護岸線、重點管控岸線和一般管控岸線,實行岸線分段管控。
近年來,湖北省生態紅線管控制度、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改革、排污權交易等一批國家試點項目進展順利,河湖長制全面推開,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制度初步建立,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機制落地見效,環保督察、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閉環”逐步形成。
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
2018年湖北省累計投資23.7億元的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納入全國試點。發佈會透露,力爭到2021年,把湖北三峽地區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和長江生態保護制度改革創新區,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和長江大保護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新體制、新機制和新模式。
這是湖北省進行生態系統治理的一個例子。“目前,湖北省將長江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對山、水、林、田、湖、草等進行系統治理。”鄒清平介紹説。
從1988年劃定全國第一塊基本農田保護區開始,湖北省率先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截至2018年,全省建成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3323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888萬畝,耕地品質提高0.82等別,牢牢守住了全省7288萬畝耕地紅線。
對於已被破壞的土地,湖北省累計投入91億元,綜合治理長江沿線水土流失面積170多萬畝,搬運充填沃土835萬立方米。
湖北省還實行礦産開發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開展了4批次32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8個縣市納入國家級綠色示範區創建範圍。根據規劃,到2020年湖北省所有礦山100%達到綠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