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前8個月欠薪案件同比下降三成
9月5日,湖北省人社廳勞動保障監察局公佈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8個月,全省辦結工資類案件2160件,同比下降33.12%;涉及勞動者3.1萬人,同比下降63.65%;處理欠薪突發事件 99件,同比下降62.5%;通過對欠薪案件的嚴查嚴辦,已為農民工追發工資3.34億元。
湖北省人社廳勞動保障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以來,隨著工作理念從“治理欠薪”向“根治欠薪”轉變,湖北省各地積極推進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措施落實落地。特別是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加強工作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創新維權載體,注重預警預防,突出專項問題治理,實行聯動懲戒,形成工作合力。目前,全省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總體穩定可控,根治欠薪的長效機制正逐步形成。
“冬病夏治”,破解欠薪頑疾
瞄準難點痛點,破解欠薪頑疾。2019年的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中,湖北省對欠薪問題“冬病夏治”,實施“三查兩清零”。一查所有在建工程項目的欠薪隱患,二查歷史欠薪存量案件,三查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及國企項目,要求國企項目和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欠薪案件清零。“要把功夫下在平時,防止欠薪隱患累積到年底,避免年關再現討薪難。”湖北省勞動保障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落實工資支付保障制度,著力解決制度措施不落地的問題,規範企業日常工資支付行為,是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與此同時,還要對重大欠薪案件“回頭看”,確保被拖欠工資發給每個農民工本人。
縱觀全省,各地主動作為。
武漢市制定《開展根治欠薪夏季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對227個軍運會工程項目展開排查,發現欠薪案件8起,涉及農民工68人,其中涉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涉嫌犯罪案件1起;咸寧市召集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召開專題會議,對各行業主管部門涉及的建設工程項目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提出明確要求,並對77個在建項目全面排查……
內外兼修,確保“有案必查”
除了主動排查,進一步暢通勞動者投訴渠道,做到“有訴必接、有案必查”,也為根治欠薪工作打開了新局面。
2019年以來,湖北省各級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大力開展窗口業務大比武,強化窗口作風建設,領導幹部在窗口帶頭值班,處長、總隊長均帶頭窗口值班,對窗口值班情況一週一彙報,接訪數據一月一匯總,對窗口反映問題定期分析研究,立行立改。
與此同時,通過省市聯動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一點投訴,全省聯動”。襄陽市讓勞動者足不出戶,便能通過手機、互聯網等進行“掌上維權”,為蒐集、追查欠薪問題提供了快捷渠道。
小案求“快”、大案求“嚴”。在辦案過程中,湖北省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落實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實行“一個欠薪案件、一名政府領導、一個主管部門、一個工作專班”的辦法包聯清欠,一案一清,倒排工期,限期結案,及時為農民工兌付工資。
8月中上旬,湖北省人社廳牽頭組織3個聯合調研組,分赴各市州開展根治欠薪夏季行動檢查調研,通過聽取情況介紹、座談交流、查閱資料和實地查看等方式,重點檢查政府投資項目和國企項目欠薪案件清零、“四項制度”落實和歷史陳案化解等情況,推進根治欠薪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創新機制,推進源頭治理
根治欠薪頑疾,重在源頭治理。近年來,湖北省積極探索,將信息手段、信用手段和法治手段相結合,著力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
恩施州治理欠薪“4+3”模式成效顯著,來自江蘇、陜西、雲南、河南等16個省的48批次考察組前來學習交流;十堰市探索“15333”動態誠信等級評價辦法治理欠薪,300多家企業被授予誠信等級,真正做到讓失信企業市場準入受限,獲得多方高度認可。
2019年以來,隨著根治欠薪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一系列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創新做法在湖北省不斷涌現。
黃石市推行“先驗後撥”模式,協調住建部門推行房産監管資金“聯審聯撥”模式,協調工業建設項目政策扶持部門推行“獎補掛鉤”模式,分類保障農民工工資資金來源;宜昌市出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實施辦法》,要求進一步落實好治欠保支四項制度,有效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神農架林區探索工資保證金企業聯保制度,在縣以下行政區域具備推廣價值……孝感、黃岡、廣水等地也紛紛出臺各項管理辦法,壓實工作責任,推進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相關制度落實落地。
8月29日,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剛剛結束,湖北省勞動保障監察局就依法公佈了18起重大勞動保障違法案例,將重大違法欠薪行為向全社會曝光。湖北省勞動保障監察局負責人表示,湖北省將根據《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佈辦法》,加大對拖欠工資等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對欠薪問題符合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條件的,應列盡列,依法依規聯合懲戒,使欠薪違法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形成對欠薪行為的高壓態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通訊員 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