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旅遊涌現“本土群星”現象
原標題:21家景區中18家為本土企業家打造 黃陂旅遊涌現“本土群星”現象
圖為:黃陂木蘭草原舉辦的“縱情夏日夜草原”活動,引來諸多遊客。(資料圖)
剛剛過去的中秋3天假日期間,黃陂全區共接待遊客88.3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45億元,文旅經濟再創新高。
位於武漢北郊的黃陂,近年狠抓全域旅遊,打造全國最大的城市生態景群,最近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該區還同時涌現出一個獨特現象:全區21家景區中,18家為黃陂本土企業家回鄉投資興建。
一個區域內出現如此多的民營旅遊企業,在全國也較為罕見。這一現象為何出現在黃陂?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黃陂多個景區,探尋原因。
好山好水引回歸鄉“能人”
黃陂,是武漢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遠城區。最窮的山村,人均年收入曾不足千元。
窮則思變。黃陂充分發揮武漢近郊、天河機場所在地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把黃陂全域作為旅遊目的地整體規劃佈局。
黃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木蘭山,是有著1500多年曆史的宗教名山;木蘭草原,是華中地區唯一以草原風情為主題的5A級景區;錦裏溝,是武漢土苗文化風情旅遊區……此外,黃陂還積澱了殷商盤龍文化、漢魏木蘭文化、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等多種元素。
在區委區政府號召下,一批黃陂“能人”帶著資金回到故里。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豐太集團董事長、木蘭天池創始人曹江城。
曹江城出生於黃陂祁家灣,13歲離家打工,後來擁有自己的建築公司。2002年,曹江城將賺下的1000萬元,全部投到木蘭天池風景區建設中。同年9月28日,木蘭天池開業,迅速成為武漢市民度假的熱門景區。
吳建順,黃陂王家河聶家崗村人。2004年,他投資6000萬元,在聶家崗5000畝荒山坡上,建起木蘭草原。2007年4月28日,木蘭草原開園。2016年9月10日,木蘭草原掛牌新三板,成為全省首家躋身新三板的民營旅遊企業。
在木蘭天池、木蘭草原兩大龍頭帶動下,雲霧山、清涼寨、錦裏溝等一大批景區先後興建。投資者,多是返鄉的黃陂民營企業家。
親商重商讓企業紮下根
2016年初,黃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創建示範區。黃陂區迅速形成了全區創建工作“一盤棋”的格局,編制實施了《武漢市黃陂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7-2020)》,出臺《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
三年多來,黃陂區累計投入200億元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實現景區旅遊專線車、旅遊環線公交直通車全覆蓋;建成區級全域旅遊集散中心、15處旅遊驛站、1000多塊旅遊標識標牌;累計建成A級旅遊廁所158座,成為“全國廁所革命典型”。截至目前,黃陂區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一家(含4個景區),4A級景區5家,3A級景區7家,A級景區數量居全國區縣前列。
“若沒有區委區政府的重視,黃陂旅遊很難發展至如今的盛況。”吳建順説,如今黃陂境內,隨處可見旅遊交通標牌,為遊客指示境內景區位置;黃陂區還大手筆改造了一批旅遊公路,串聯起各大景區,為全域旅遊提供動力支持。他感慨地説,木蘭草原曾是荒草叢生的丘陵地帶,是出了名的討飯村、空心村,現在在旅遊産業帶動下,當地居民的收入都有了大幅提升。“景區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其經濟效益,能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
曹江城之子、豐太集團總經理曹建表示,若論山水風景資源,黃陂遠不如恩施、宜昌等省內地區;即使同新洲、江夏等遠城區相比,風景資源也並不佔優勢。如今黃陂旅遊的發展成就,是黃陂區政府攜手眾多民營企業一起在一張白紙上繪就。
鄉里鄉親端上旅遊“金飯碗”
2019年3月30日,野村谷景區開園,黃陂再添一景。野村谷董事長方大橋説,有木蘭天池、木蘭草原等景區的成功經驗,黃陂本地企業家對發展旅遊充滿信心。“過去,黃陂也曾引進過外來資本投資當地旅遊産業,卻大多‘水土不服’。本地企業家都是將旅遊當做社會産業來做,為後輩造福,不謀求快速見到效益,景區真正收回成本要靠第二代、第三代。如今,景區創業的二代們正開始陸續接班,他們的新思維,將為黃陂旅遊增添新的動力。”
全域旅遊靠農民參與、讓農民受益。黃陂當地,吃起旅遊飯的家庭越來越多,他們開展農家樂、商超等配套服務,或在景區就業,捧起旅遊“金飯碗”。
68歲的張家榨村村民彭三先,2008年起在木蘭草原旁開起農家樂,一家六口人經營的農家樂年毛收入超過100萬元。她説,張家榨村35戶村民,有32戶辦起了農家樂,“旅遊讓我們農民不用離家就能致富,日子越過越紅火。”
黃陂區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該區引導鼓勵農民就近就地涉旅就業、流轉山水資源、出租轉讓閒置房屋、提供旅遊服務、銷售生態産品,全區共有36萬農戶吃上旅遊飯,旅遊就業貢獻率為22%,涉旅農戶收入達到全區農戶平均收入的2倍到3倍,景區周邊50個村成為最富裕、最美麗的山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邱舒 鄭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