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個湖北元素亮相新中國70週年大型成就展
原標題:30多個湖北元素亮相新中國70週年大型成就展——盛世神州閃耀荊楚華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彭小萍
圖為:9月24日,“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首次對公眾開放。圖為觀眾在三峽工程展臺前聆聽講解員講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金秋送爽,陽光和煦。即將迎來新中國七十華誕的京城,處處紅旗招展,鮮花怒放,一派喜慶祥和。
9月24日早上8時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趕到有著65年曆史的北京展覽館大門時,等待進場的觀眾已排起長龍。
當天,“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首次對公眾開放,展覽採用編年體形式,從1949年到2019年,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全方位回顧和感知共和國的滄桑巨變。
經過5個多小時的全覆蓋參觀,記者欣喜地發現,從三峽工程、南水北調、武漢長江大橋到國之重器的神舟飛船、航母、蛟龍號深潛器、大飛機C919的研製……展館裏,文字、圖片、視頻中直接涉及的湖北元素共有30多項,成為新中國70年這支雄渾交響曲中一個個動人的音符。
一個個“中國第一”閃亮登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交付、第一艘國産航母下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秈型雜交水稻……
此次展覽共展示了150個“新中國第一”,湖北元素不時閃耀其間。“快看,三峽工程!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的水利樞紐工程。”在“改革開放”展區,77歲的田傳久一把拉住老伴,駐足三峽工程流光溢彩的沙盤模型前,對著氣勢磅薄的巨幅視頻,興奮地客串起講解員。“大江截流成功,我在電視上看到這個新聞時,當時還站起來鼓掌了,還記得不?”田傳久指著沙盤跟老伴講解,老伴也跟著興奮點頭。田傳久是武漢人,1965年從華中工學院機械系畢業後,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據測算,三峽工程建起後,不僅發電照亮半個中國,而且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為長江中下游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瀾環境,多年平均防洪效益達88億元/年。
在荊江分洪工程展區前,記者注意到,有一張軍民奮戰在荊江分洪工程建設工地的大幅黑白照片,由湖北日報攝影記者張其軍1952年拍攝。
照片中,在宣傳員唱歌、喊號子鼓勁下,7000余軍民半個身子扎進泥巴中,開展清淤工作,激情飛揚。“這圖拍得真好!”北京青年靳俊掏出手機拍下照片。
他告訴記者,他爺爺是荊州人,參加過這個建設,當時,30萬建設大軍雲集荊江,僅75天即建成萬里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
此外,還有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成功分離世界第一株22A型肺炎雙球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竣工、二汽建設;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荊門首飛,都有在鄂企事業單位參與;中國自主研發的首款商用大型客機C919,其總設計師吳光輝就是武漢人……
一張張圖片展板、一件件實物模型、一段段視頻資料,讓一張張荊楚名片熠熠生輝,創新湖北聲名遠揚。
湖北群星閃耀英模榜
黃旭華、張富清、吳天祥……展廳七面英模墻,百餘名英模上榜,多位湖北英模躍然眼前。“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中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默默奮鬥了近半個世紀,直到“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時,他的名字才為人所知。88歲的黃旭華院士,係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為核潛艇研製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一大早就坐公交車趕來觀展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程師劉永生説,新中國成立時一窮二白,還遭到西方嚴密的封鎖打壓,黃院士身上體現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仰。
張富清,這位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事跡感人肺腑。值得自豪的是,張富清事跡是湖北日報率先報道的。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讚揚他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指示要積極弘揚其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其實,沒上榜的湖北精英還有很多,建議恢復高考第一人、剛去世不久的武大查全性院士就是其中一位。“多虧了當年查院士向鄧小平的直言進諫,改變了我們一代人的命運。”62歲的北京建築大學退休女教師李紅對記者感慨,她1977年考上新疆八一農學院(現新疆農業大學),當時用的是老師自編列印的教材,大家都有危機感,都爭分奪秒地學,要把過去耽誤的時間奪回來。
點滴見證荊楚民生幸福
六七十年代的布票、湖北糧票、暫住證,安徽小崗村18個農民摁上血手印的分田單幹生死契約,早已成為“文物”。“過去,一家人一年的布票,還不夠做一件像樣的衣服,有錢都買不到東西,現在到超市要什麼有什麼。”與共和國同齡的貴州盤江礦務局退休職工陳穎對記者説。
智慧手機、小轎車、光纖入戶,早已不新鮮;中國農民豐收節展位前,碩大的南瓜、冬瓜、哈密瓜、玉米棒等實物,將今日農民的喜悅,實實在在地傳遞。
漫步展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樂園鄉杜家村合作醫療衛生室、紅安縣的精準扶貧光伏發電、京九鐵路全線貫通麻城站點、數十列動車春運期間在武漢蓄勢待發等,都從不同側面顯示了民生改善的點滴進步。
在北京市民梁勇看來,新中國70年的歷史一再證明,“只要我們國家想幹的事,就沒有幹不成的,因為我們有一個始終把人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執政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彭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