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30多個湖北元素亮相新中國70週年大型成就展

2019-09-25 09:18:2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30多個湖北元素亮相新中國70週年大型成就展——盛世神州閃耀荊楚華章

(城市遠洋帶圖)30多個湖北元素亮相新中國70週年大型成就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彭小萍

  圖為:9月24日,“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首次對公眾開放。圖為觀眾在三峽工程展臺前聆聽講解員講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金秋送爽,陽光和煦。即將迎來新中國七十華誕的京城,處處紅旗招展,鮮花怒放,一派喜慶祥和。

  9月24日早上8時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趕到有著65年曆史的北京展覽館大門時,等待進場的觀眾已排起長龍。

  當天,“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首次對公眾開放,展覽採用編年體形式,從1949年到2019年,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全方位回顧和感知共和國的滄桑巨變。

  經過5個多小時的全覆蓋參觀,記者欣喜地發現,從三峽工程、南水北調、武漢長江大橋到國之重器的神舟飛船、航母、蛟龍號深潛器、大飛機C919的研製……展館裏,文字、圖片、視頻中直接涉及的湖北元素共有30多項,成為新中國70年這支雄渾交響曲中一個個動人的音符。

  一個個“中國第一”閃亮登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交付、第一艘國産航母下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秈型雜交水稻……

  此次展覽共展示了150個“新中國第一”,湖北元素不時閃耀其間。“快看,三峽工程!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的水利樞紐工程。”在“改革開放”展區,77歲的田傳久一把拉住老伴,駐足三峽工程流光溢彩的沙盤模型前,對著氣勢磅薄的巨幅視頻,興奮地客串起講解員。“大江截流成功,我在電視上看到這個新聞時,當時還站起來鼓掌了,還記得不?”田傳久指著沙盤跟老伴講解,老伴也跟著興奮點頭。田傳久是武漢人,1965年從華中工學院機械系畢業後,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據測算,三峽工程建起後,不僅發電照亮半個中國,而且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為長江中下游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瀾環境,多年平均防洪效益達88億元/年。

  在荊江分洪工程展區前,記者注意到,有一張軍民奮戰在荊江分洪工程建設工地的大幅黑白照片,由湖北日報攝影記者張其軍1952年拍攝。

  照片中,在宣傳員唱歌、喊號子鼓勁下,7000余軍民半個身子扎進泥巴中,開展清淤工作,激情飛揚。“這圖拍得真好!”北京青年靳俊掏出手機拍下照片。

  他告訴記者,他爺爺是荊州人,參加過這個建設,當時,30萬建設大軍雲集荊江,僅75天即建成萬里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

  此外,還有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成功分離世界第一株22A型肺炎雙球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竣工、二汽建設;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荊門首飛,都有在鄂企事業單位參與;中國自主研發的首款商用大型客機C919,其總設計師吳光輝就是武漢人……

  一張張圖片展板、一件件實物模型、一段段視頻資料,讓一張張荊楚名片熠熠生輝,創新湖北聲名遠揚。

  湖北群星閃耀英模榜

  黃旭華、張富清、吳天祥……展廳七面英模墻,百餘名英模上榜,多位湖北英模躍然眼前。“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中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默默奮鬥了近半個世紀,直到“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時,他的名字才為人所知。88歲的黃旭華院士,係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為核潛艇研製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一大早就坐公交車趕來觀展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程師劉永生説,新中國成立時一窮二白,還遭到西方嚴密的封鎖打壓,黃院士身上體現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仰。

  張富清,這位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事跡感人肺腑。值得自豪的是,張富清事跡是湖北日報率先報道的。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讚揚他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指示要積極弘揚其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其實,沒上榜的湖北精英還有很多,建議恢復高考第一人、剛去世不久的武大查全性院士就是其中一位。“多虧了當年查院士向鄧小平的直言進諫,改變了我們一代人的命運。”62歲的北京建築大學退休女教師李紅對記者感慨,她1977年考上新疆八一農學院(現新疆農業大學),當時用的是老師自編列印的教材,大家都有危機感,都爭分奪秒地學,要把過去耽誤的時間奪回來。

  點滴見證荊楚民生幸福

  六七十年代的布票、湖北糧票、暫住證,安徽小崗村18個農民摁上血手印的分田單幹生死契約,早已成為“文物”。“過去,一家人一年的布票,還不夠做一件像樣的衣服,有錢都買不到東西,現在到超市要什麼有什麼。”與共和國同齡的貴州盤江礦務局退休職工陳穎對記者説。

  智慧手機、小轎車、光纖入戶,早已不新鮮;中國農民豐收節展位前,碩大的南瓜、冬瓜、哈密瓜、玉米棒等實物,將今日農民的喜悅,實實在在地傳遞。

  漫步展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樂園鄉杜家村合作醫療衛生室、紅安縣的精準扶貧光伏發電、京九鐵路全線貫通麻城站點、數十列動車春運期間在武漢蓄勢待發等,都從不同側面顯示了民生改善的點滴進步。

  在北京市民梁勇看來,新中國70年的歷史一再證明,“只要我們國家想幹的事,就沒有幹不成的,因為我們有一個始終把人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執政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彭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