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合龍貫通
原標題:全球建設難度最大橋梁“武漢造”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合龍貫通
(視界網 于淼 供圖)
9月25日10時28分,隨著最後一節重473噸的鋼桁梁穩穩地提升至橋中間,宣告世界最長跨海峽、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正式合龍。據悉,該橋是世界在建大橋中難度最大橋梁,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
該橋起于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跨越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大小練島水道、北東口水道,到達蘇澳鎮上平潭島,全長16.34公里。
中鐵大橋院總工高宗余介紹,大橋橋址所處的台灣海峽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風暴海域之一,環境複雜,風大、浪高、流急、岩硬,波浪力是長江等內河的10倍以上,全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10天,建設條件惡劣,施工難度極大,堪稱“建橋禁區”。該橋也是世界上首座在如此複雜的風浪涌環境下建設的海峽大橋,建成後要滿足海上橋面在十級大風環境下的安全運營。
該橋項目經理張紅心介紹,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不斷開展科研攻關,創造性地研發運用了一系列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成功解決系列難題。
例如,通過2年的監測研究,實現了對橋址處未來三天內的風、浪、流等精準預報,有效指導現場施工;創新採用80米、88米跨整孔全焊接鋼桁組合梁結構,通過自主研製的“超級”架梁吊船進行整孔吊裝,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採用了KTY5000型液壓動力頭鑽機,使得世界上最大樁徑鑽孔樁——直徑4.9米的鑽孔樁得以完成;採用全封閉抗風液壓爬模和海上造橋機等大型裝備,使得在8級風環境下(正常情況下6級風停止高空作業)仍能繼續施工。
相關橋梁人士表示,該橋的建設經驗和形成的技術,對今後全世界類似橋梁工程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在中國橋梁建造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該橋于2013年11月開建,預計2020年全面通車,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湖北日報記者雷闖、通訊員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