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洪山區優化中小學佈局 高位“嫁接”優質資源
原標題:優化中小學佈局 高位“嫁接”優質資源“大學之城”基礎教育加裝“雙引擎”
洪山三小
平地拔起的教學樓,是如何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在剛剛投入使用的洪山三小,近400名新生迎來特殊的第一堂課——傾聽工人叔叔講述自己學校的建設故事。
據悉,這所主打生態環保理念的“海綿”學校,總建築面積達到2.26萬平方米,能容納30個班級,從開工到建成用時不到一年,刷新了“洪山速度”的記錄。
被家長稱讚為“最美小學”的洪山三小,正是洪山區中小學教育資源迅速增加的縮影。2019年秋天,洪山三小、洪山五小兩所小學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南湖玫瑰灣、彩虹郡等片區入學壓力。
卓刀泉中學張家灣分校(新校)、廣埠屯小學青菱城市花園分校等學校,將於年內建成,2020年迎新。洪山高中初中部等6所學校,也即將開工建設。
統計顯示,僅2019年,洪山區就新增中小學學位3000余個,學位增量在中心城區中名列前茅。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洪山區基礎教育穩穩進入“雙加速期”:緊抓硬體建設,加快優化中小學佈局;緊抓品質提升,加快“以強帶弱”。
這個“強”,指的是中小學名校:與其合作辦學,開展委託制管理,提升教學品質;也指的是高校,展開區校合作,實現優質資源的高位“嫁接”。
如今,洪山區與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共建小學將於2020年開學,3年內與華中師範大學共建學校將達10所。
進入速度與品質“雙加速”的洪山,必然需要強力“換擋”:創新體制機制,將教育改革推向“深水區”。
洪山區在全市率先出臺了《人事代理教師管理制度》,努力打破人事代理與事業編教師在職稱評審、評先評優、提拔任用等待遇上的壁壘,極大地激發了人事代理教師紮根教育、奉獻洪山的熱情;
緊盯教育發展中“人”的因素,著眼于教師、幹部和教研員三支隊伍建設,施行“區管校聘”“校長任期制”“教研員聘用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
績效分配激勵機制改革也在醞釀之中,教師全員競聘上崗,將“目標責任獎+30%獎勵性績效工資”納入統籌分配,有望進一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洪山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作為“大學之城”建設推行的十五大工程之一,“優質基礎教育擴容工程”正在全面推進,洪山區以快速而堅實的步伐,從“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