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推進未成年人救助體系建設
原標題:武漢推進未成年人救助體系建設 讓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花開童年”
保障兒童權益,關係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也關係國家未來。2019年7月,乘機構改革東風,武漢市民政局成立兒童福利處,負責孤棄兒童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困境兒童等工作。
截至9月24日,武漢登記在冊的困境兒童共有10509人,留守兒童7454人。作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試點城市,武漢正通過政府部門聯動、連結社會資源等方式,推進未成年人社會救助保護體系建設,使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能“花開童年”。
百名農村困境留守兒童獲“一對一”幫扶
8月22日,武漢市“城市微光相伴成長”行動啟動。100家社會組織、100位社工代表與100位困境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定點幫扶。
行動為期兩年,對全市經專業評估為一級到三級風險的100名困境留守兒童實現“一對一”精準對接。行動期間,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將利用節假日開展3次探訪慰問活動,並幫助困境留守兒童完成1個至2個微心願。
9月23日,武漢市民政局“城市微光”項目社工董子寧與另一家社會組織的社工尹進飛對接,簡單介紹了新洲區12歲男孩林小軍(化名)的情況。2016年,董子寧開始幫扶林小軍,並了解到,小軍上課從不回答老師提問,也不交作業,孩子們都説他是個“啞巴”。小軍爺爺告訴董子寧,孩子兩歲時父母就分居了,母親每次回來都大吵大鬧,索要本屬於一家三口的低保費,小軍的性格因此變得越來越內向。在走訪中,董子寧給小軍送文具、衣物,大半年後終於聽他説了聲“再見”。在董子寧的引導下,小軍性格逐漸開朗。
武漢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城市微光相伴成長”行動旨在進一步織密市、區、街、村四級兒童關愛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過去只有兩個社會組織及董子寧等11名社工負責實施‘城市微光’項目,力量薄弱,100家社會組織的100名優秀社工可‘一對一’幫扶,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兒童之家讓留守兒童“花開童年”
9月10日,江夏區舒安小學舉行“彩虹橋兒童之家”揭牌儀式。這是繼新洲區舊火車站社區“留守兒童家長學校”、黃陂區大譚小學“愛滿荊楚留守兒童之家”後,武漢第三個留守兒童之家。
江夏區舒安街屬全市22個貧困鄉鎮之一。彩虹橋兒童之家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而設立,武漢市未成年人救助中心資源整合社會力量,採取“社工+志願者+留守兒童”關愛模式,讓社工和志願者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親情陪護、才藝培養等服務,對思想偏激和心理需要矯正的留守兒童及時干預,讓農村留守兒童的心靈不再“留守”,也能“花開童年”。
留守兒童王玉姣説,她的父母長期在廣東打工,爺爺奶奶難以對她的課程進行輔導,現在學習上有問題可以找社工幫忙了,非常開心。
武漢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希望以留守兒童之家為支撐,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提供綜合服務,把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成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進一步拓寬未成年人保護面
武漢市民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共有散居加集中供養孤兒731名,其中兒童福利院(集中供養)約500名。武漢市給予散居孤兒每月1560元的補助,給予集中供養的孤兒每月2500元的補助。此外,武漢市民政局每年還撥付資金140萬元,聘請社工對全市散居孤兒和困境兒童進行心理慰藉、關懷等幫扶行動。
武漢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明年,武漢市有望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擬對父母雙方均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兒童;或父母一方死亡、失蹤或查找不到,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未滿18周歲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加強保障,進一步拓寬未成年人保護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戴良軍)